蘇軾行書《東武帖》
作者:蘇軾 書體:行書 2017-02-23 10:30:28
標(biāo)簽:蘇軾,行書,東武帖
《東武帖》,蘇軾書于元佑四年(1089)。紙本。行書,尺牘一則。凡五行,計(jì)四十七字。28.7厘米×66.1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東武,即宋時(shí)密州,又曰諸城?!豆沤竦孛筠o典》:“漠置。隋始改曰諸城?!?《續(xù)資治通監(jiān)長編》卷四二九元佑四年六月丁未(初八日)紀(jì)事:“王鞏知密州”。時(shí)東坡正在二次赴杭途中。是年三月,東坡除龍圖合學(xué)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四月出京,五月至南都,六月渡江入浙西境,七月到杭州任。此帖稱“東武小邦,不煩牛刀”云云,想是致東武(密州)守王鞏之信。還云:“雖隔數(shù)政,猶望掩惡耳。”這應(yīng)該是提起熙寧末東坡曾知密州事的謙詞?!罢嬷荨奔磧x真,元豐八年,東坡曾在此謀劃買田卜居。帖所謂“真州房緡”,似指此等事。固此帖定在元皊四年東坡守杭時(shí)較宜。此帖可能是同一信的增頁,故無上款。
《古書畫過眼要錄》稱此帖大約在熙寧七年冬季或八年趙令(晦之)還未離任時(shí)所寫,似不合。
釋文:東武小邦 不煩牛刀 責(zé)無可以上助萬一者 非不盡也 雖隔數(shù)政 猶望掩惡耳 真州房緡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軾又上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蘇軾書法,可方便查詢。


蘇軾書法欣賞:
-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
- 蘇軾行書《屏事帖》
- 蘇軾行書《石恪畫維摩贊》
- 蘇軾行書《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
- 蘇軾行書《題王詵詩帖》
- 蘇軾行書《新歲展慶帖》
- 蘇軾行楷《祭黃幾道文卷》
- 蘇軾《行書杜甫堂成詩卷》
- 蘇軾行書《陽羨帖》
- 蘇軾·羅池廟碑
猜你喜歡:
- 【釋文】拜中岳命作。芾二。云水心常結(jié),風(fēng)塵面久盧。重尋釣鰲客,初入選仙圖。鼠雀真官耗,龍蛇與眾俱。卻懷閑祿厚,不敢著潛夫。常貧須漫仕,閑
- 尤袤跋李結(jié)《西塞漁舍圖》,縱40.7厘米。大都會美術(shù)館藏。
- 米芾《褚遂良摹蘭亭序跋贊》 紙本 24 X 47.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右米姓秘玩,天下法書第一。唐太宗
- 【釋文】道林樓閣鳴(此字點(diǎn)去)明丹堊,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擁帚,茶細(xì)旋探檐。米芾《道林詩帖》,紙本,行書,縱30.l厘米,橫42.8厘
- 蘇軾行書《陽羨帖》書于1085年(元豐八年),這是一則信禮,亦稱《買天陽羨帖》。行書;紙本;縱27.6厘米,橫22.7厘米;共8橫
- 宋 趙佶《牡丹詩帖》紙本 楷書 瘦金體 34.8cm×53.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作華麗富貴,疏密自然,用筆灑脫,線條粗
- 黃庭堅(jiān)行楷《梨花詩》有人認(rèn)為,黃庭堅(jiān)的行草書無骨軟弱,甚
- 陸游《長夏帖》,紙本,行書,縱30.9厘米,橫30.1厘米。清宮舊藏。 陸游自稱:“草書學(xué)張顛(張旭),行書學(xué)
- 【釋文】卷有米襄陽題。尤可寶玩。楊統(tǒng)碑跋。歎其名之磨滅。蓋公偶未考尒。統(tǒng)以建寧元年(168)三月癸丑卒。而跋以為五月。當(dāng)由筆誤。淳熙十五
- 薛紹彭《危涂帖》 行草書,紙本,31.8×60.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紹彭頓首。不審乍履危涂。尊履何似。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