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字帖《鄧石如墨寶》
來源:詞典網(wǎng) 2024-04-10 18:00:31
標(biāo)簽:


猜你喜歡:
- 導(dǎo)讀:在書法中,如何以念驅(qū)手、以手馭筆,寫下筆墨華章呢?我們先來分享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段對話:褚遂良嘗問虞世南曰:吾書何如智永?答
-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于秦朝,
- 元代蘇舜舉小楷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明易簡新圖成。上河橋上新煙生。春光盈眼客船凈。桃花逐浪柴門清。微茫沙岸繞紅綠。隱隱層
-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nèi)。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
- 1、楷書當(dāng)以沉靜為本,即用筆精到細(xì)膩,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jié)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tài),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jié)構(gòu)似天成鑄就,增之不能
- 問題一:古人怎樣寫字古人用什么坐具?
- 一、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勢1、疏筆畫少的字必疏,遇到撇捺的字,撇短捺長顯示字的舒展。當(dāng)疏則疏。“川”、“不”筆畫少,應(yīng)把筆
- 唐代靜法楷書寫《四分戒本》,白麻紙,22.5×60cm,天津博物館藏。金統(tǒng)二年五月,比丘靜法寫記。
- 《三希堂法帖》,全稱為《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共32冊,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宮廷編刻的一部大型叢帖。此本為民國時期(1914年
- 朝鮮楷書《武申公汝哲之墓》,1冊: 40×28cm,日本京都大學(xué)附屬圖書館藏。大字集韓濩書法:判中樞府事贈益莊武申公汝哲之墓貞敬夫人坡平尹氏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