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五個摹本比較
詞典網(wǎng) 2016-04-21 12:34:48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藍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并由羲之作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對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時為太宗所得,推為王書代表,曾命趙模等鉤摹數(shù)本,分賜親貴近臣。太宗死,以真跡殉葬。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經(jīng)郭沫若考證,以為相傳的《蘭亭序》后半文字,興感無端,與王羲之思想無相同之處,書體亦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志不類,疑為隋唐人所偽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
最能體現(xiàn)蘭亭意韻的摹本——碑拓“神龍本”
千百年來,《蘭亭序》被書法界奉為“中華第一書”,有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最受推崇的是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然而,經(jīng)權(quán)威專家王開儒先生考證,現(xiàn)存于天一閣博物館內(nèi)的《蘭亭序》碑刻,是唐代馮承素在貞觀年間奉旨摹自王羲之真跡的刻本,確認是真正的“神龍本”,展現(xiàn)了一代書圣的書法神韻,堪稱書法界的國寶?!短m亭序》由唐宮入宋宮,宋理宗傳駙馬楊鎮(zhèn),元朝時楊家又賣給郭天錫,明朝入豐坊萬卷樓,豐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1562年萬卷樓大火致原帖絕于人間,唯此石刻天一閣收藏至今。館內(nèi)的鎮(zhèn)閣之寶,唯有此碑拓可以近距離地觀看欣賞,到了天一閣,不能不拜訪一下“神龍本”《蘭亭序》。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蘭亭序書法,可方便查詢。


猜你喜歡:
- 導(dǎo)讀:欣賞歷代帝王領(lǐng)袖的書法,一起感受領(lǐng)袖的筆墨風(fēng)采!你覺得誰的書法最好呢?漢章帝章草《千字文》
- 楷書不好學(xué)?送你入門法!歐楷為楷家之極則,用筆、結(jié)字達到無可挑剔的地步,學(xué)習(xí)難度極高,對于有些學(xué)習(xí)者,甚至有無從下手之感。今天為大家分享《楷
- 楷書是普及性最大的漢字形式,由此構(gòu)成的漢字藝術(shù),是相對基礎(chǔ)和規(guī)律性較強的書法藝術(shù)。論其筆畫,主要可分為橫、豎、撇、捺、點這幾大類,論種數(shù)常用
-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page_br
- 我們知道,一個筆畫的完成,需要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大到橫豎撇捺,小到一個點都是有這個動作過程的。本文著重講講《書譜》的起筆和收筆,至于
- 一、鐘繇《薦季直表》推薦理由:《薦季直表》結(jié)體疏朗、寬博,體勢橫扁,尚有隸意。雖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結(jié)體法度均不如晉唐工整,但天趣盎然,
- 歐陽詢的書法由于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所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風(fēng)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
- 這四個錯字都在風(fēng)景名勝處,大家游歷至此,不妨留心觀察,既知其理,難免會心一笑,更顯趣味。天下第一錯字——“避”之所以說它是天下第
- 一、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勢1、疏筆畫少的字必疏,遇到撇捺的字,撇短捺長顯示字的舒展。當疏則疏?!按ā?、“不”筆畫少,應(yīng)把筆
- 書法最常用繁簡字、異體字對照表:●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 是同義詞,“兼并”的 意義寫作并、併, 不寫作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