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篆書《千字文》
作者:鄧石如 書體:篆書 2020-02-01 10:43:33
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因避嘉慶諱,以字行,又名頑伯,別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安徽懷寧人。中國清代書法家、篆刻家、書法金石學(xué)家。
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及高,稱之“四體鶛表,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jié)體略長,卻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特別是晚年的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于化境,開創(chuàng)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一藝的發(fā)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xiàn)。《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即是契合了這一官方倡導(dǎo)和讀者的需求,使人們在習(xí)練書法的同時,又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早年鄧石如臨習(xí)“二李”幾可亂真,勤奮而獨具創(chuàng)新意識的他在廣泛吸取秦漢金石奧秘的基礎(chǔ)上,以隸書筆法改造“二李”篆體,即所謂以隸化篆,在婉轉(zhuǎn)流通的篆書線條中融入了隸書筆意和順應(yīng)自然的書寫性,將篆書線質(zhì)寫出了情韻,一改篆書難寫、書之乏味的窘境,引發(fā)了篆書創(chuàng)作的繁榮。鄧石如以長鋒羊毫寫篆書,懸腕雙鉤,管隨指轉(zhuǎn),寫出的筆觸如錐畫沙、印印泥,古樸雄渾。鄧石如所書《篆書千字文》線條圓勁渾厚,結(jié)體方圓結(jié)合,收錄漢字較多,是臨習(xí)篆書者極好的入門范本。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稱:“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陽冰)為宗,而縱橫闔辟之妙,則得之史籀,稍參隸意。殺鋒以取勁折,故字體微方,與秦漢瓦當(dāng)額文為尤近?!编囀缫蚱浣艹龅乃囆g(shù)貢獻(xiàn),被后世稱為“篆書的第三個里程碑”。
《鄧石如篆書千字文》,63圖: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鄧石如書法,可方便查詢。


鄧石如書法欣賞:
- 鄧石如《贈古塘學(xué)長玉尺碧螺篆書七言聯(lián)》
- 鄧石如行書《游五園詩軸》
- 鄧石如隸書《琴伴衣無五言聯(lián)》
- 鄧石如《隸書言箴四條屏軸 》
- 鄧石如隸書《世慮全消四幅屏》
- 鄧石如篆刻作品欣賞
- 鄧石如《篆書軸》
- 鄧石如《隸書五律》
- 鄧石如《隸書登黃鶴樓和畢秋帆韻軸》
- 鄧石如《十年兩眼隸書七言聯(lián)》
猜你喜歡:
- 何紹基《篆書金鐘翠竹七言聯(lián)》,紙本,篆書, 133.5×30.5cm×2, 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金鐘大鏞在東序,翠竹老梅生此堂
- 傅山 《草書破書馀古香詩》軸 綾本 183cm×48.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釋文:破書馀古香,蕉人勝旃檀。供養(yǎng)識妙
- 俞 樾《隸書八言聯(lián)》釋文:偉矣前修情采自凝,紛哉萬象神理共契??钭R:達(dá)卿七兄雅屬,曲園俞樾
- 費丹旭《行書東坡題跋軸》紙本行書 130×29.8cm 上海博物館 藏釋文:魯直作此詞清新妍麗,問其得意處,自言以水光山色,替卻玉肌
- 鄭燮《行書節(jié)錄懷素自敘帖軸》,行書 ,武漢博物館藏。釋文:粉壁長廊數(shù)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
- 王澍《臨石鼓文冊》,紙本,篆書,尺寸:26×14.7cm×22, 書于清雍正庚戌(1730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
- 王鐸 行草《臨閣帖》卷 是王鐸49歲是所臨的古帖,時在京師禮部右侍郎任上,同年九月即遷南京禮部尚書。計臨王獻(xiàn)之三帖(廿九日帖、鵝群帖、江
- 程正揆《行書五言詩軸》紙本行書 72.9×21.3cm 南京博物院藏 釋文:平生閑放久,野鹿許為群。居止鄰西岳,軒窗度
- 黃士陵《篆書四條屏》,《史記》中《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報任安書》。釋文: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
- 查士標(biāo)《行書賀壽七律詩軸》絹本行書 175×50cm 浙江省寧波天一閣藏釋文:桂秋令節(jié)應(yīng)昌期,鳳起丹山振羽儀。孝友枌榆推碩彥,聲名江漢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