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行書《禱雨帖》
作者:蘇軾 書體:行書 2016-07-11 08:54:38
蘇東坡《禱雨帖》又稱《穎州祈雨詩帖》、《潁州禱雨紀(jì)事》、《龍公神帖》,蘇東坡自署書于元祐六年(公元1091),紙本29× 120cm,詩文二則,行書,凡29行,計239字。今不知藏所。
蘇東坡謫居黃州五年結(jié)束后,由江南到京師,由京師再到穎州到揚州;又由揚州回京師,由京師再到定州,最終流放嶺南惠州。此間十余年,盡管形跡不定,蘇東坡在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上收獲愈來愈豐富。黃州突變后,其書漸漸遠(yuǎn)離晉人清雋蕭散之韻。《穎州祈雨詩帖》為蘇東坡這一時期行書代表作之一。
東坡失意于朝廷,被排擠出知穎州,卻忠于職守。守潁不足半年,掘西湖,賑災(zāi),祈雨,關(guān)心人民疾苦,頗有政聲。此帖即記其久旱祈雨之事。《蘇詩總案》:“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與趙令時、陳師道、歐陽榮、辯兄弟,會飲聚星堂,和歐陽修禁體韻,并書穎州禱雨詩。”
因仕途坎坷,東坡悲歡交集,感慨萬千,一寓于字里行間,時而憤厲難遏,時而平穩(wěn)深厚,時而恬靜虛無,時而……
【釋文】: 元祐六年十月,潁州久旱,聞潁上有張龍公神祠,極靈異,乃齋戒遣男迨與州學(xué)教授陳履常往禱之。迨亦頗信道教,沐浴齋居而往。明日,當(dāng)以龍骨至,天色少變。二十六日,會景貺、履常、二歐陽,作詩云:“后夜龍作云,天明雪填渠。夢回聞剝啄,誰呼趙、陳、予?”景貺拊掌曰:“句法甚親,前此未有此法?!奔灸唬骸坝兄?。長官請客吏請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語也?!毕嗯c笑語。至三更歸時,星斗燦然,就枕未幾,而雨已鳴檐矣。至朔旦日,作五人者復(fù)會于郡齋。既感嘆龍公之威德,復(fù)喜詩語之不謬。季默欲書之,以為異日一笑。是日,景貺出迨詩云:“吾儕歸臥髀骨裂,會友攜壺勞行役?!逼托υ唬骸笆悄幸玻糜逻^我。”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蘇軾書法,可方便查詢。


蘇軾書法欣賞:
- 蘇軾小楷《金剛經(jīng)》
- 蘇軾行楷《祭黃幾道文卷》
- 蘇軾《治平帖》
- 蘇軾《次辯才韻詩帖》
-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
- 蘇軾行書《尊丈帖》
- 蘇軾行書《答謝民師論文帖卷》
- 蘇軾行書《致季常尺牘》
- 蘇軾行書《前赤壁賦》
- 蘇軾行書《李太白仙詩卷》
猜你喜歡:
- 伊秉綬《行書節(jié)錄嚴(yán)可均鐵橋漫稿句軸》紙本行書 154.7×60.3cm 湖北省博物館藏 釋文:江湖雖大,不容鯤魚。
- 何紹基 《金陵雜述四十絕句》 紙本, 28.3×358cm, 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城南
- 吳昌碩《石鼓文賢如七言聯(lián)》 133.6×27.9cm×2 紐約蘇富比2016亞洲藝術(shù)周預(yù)展 釋文:賢如宣子識嘉樹,古有栗里
- 八大山人《題畫詩一首》軸 草書 167.4×70.8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釋文:種桃何處得安桃,種竹何山與作堆?總
- 李宗瀚《行書四條屏》灑金箋行書 120.8×27.7cm×4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 和碩成親王,清朝世襲親王。乾隆五十四年(17 * ),乾隆帝皇十一子永瑆封親王,封號成,死后謚號哲。成親王小楷《群仙高賦會》[p
- 吳昌碩《行書八十自壽聯(lián)》紙本行書 144.3×34.3cm×2 1923年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釋文:壽已杖朝,驢背何須跌我,
- 石濤《楷隸行三體雜錄卷》紙本 93×24cm 臺灣藏 石濤《楷
- 何紹基《行書一亭幽室七言聯(lián)》紙本行書 122.2×28.5cm×2 南京博物院藏釋文:一亭盡攬山間趣,幽室能觀世外天。
- 桂馥《隸書語摘軸》,紙本,隸書,84×41.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晉人所謂見何次道,令人欲傾家釀,猶言欲傾竭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