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行書勉齋說》
作者:姜宸英 書體:行書 2015-06-18 13:06:21
姜宸英《行書勉齋說》軸,清,姜宸英書,紙本,縱174.2cm,橫64.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系姜宸英為友人張愚庵之子張勉所撰、書之齋銘,末識:“康熙三十六年歲在丁醜正月上元日慈溪姜宸英撰並書?!弊筲j“姜宸英印”、“西溟”、“人書俱老”、“葦間書屋”印四方。引首題下鈐“老易齋”印。本幅無藏印,未見著錄。
姜氏書法以摹古為根本,融各家之長為己用,書風(fēng)清勁,清全祖望謂其“書法尤入神,直追唐以前風(fēng)格?!薄肚灏揞愨n》云:“西溟素以行草擅長于康熙朝”。此軸是姜宸英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初進京趕考之前,寓居天津時為友人所書,姜氏時年已70歲。書法上承晉人而多存董書韻致,是其晚年行書中精品。(撰稿人:馬季戈)
釋文:
勉齋說。
余寓津門,日從愚庵張先生游。其嗣君子勉。子勉師宛平楊子可久,吾同年友也。每率兒子嗣洙過其讀書之齋,飲酒論文,常至夜分而別。余將還京師,子勉請所以名其齋者,余即以其字題之曰勉齋。昔孔子對哀公問,以困知勉行為三參之下,今子勉天性敏妙,為人醇懿篤實,有造道之器。其於學(xué)也,可不勞而成,余之以是名其齋也。何居?蓋古人為學(xué),功夫次第,其勞逸雖殊等,而君子之自治也,恒樂處其最下者而已。唯其質(zhì)之駑鈍,故勞苦艱難而猶懼其無所成。若夫有過人之資,而自甘於庸,眾人之所不屑為。程之以遠大,鼓之以勇猛,積之以不懈,譬猶聚糧出門,戒舟輿,冒險阻,以行於萬里之途也。雖不遽至,其至也可計日待矣。若閉門而堅坐,雖有趫材,絕足跬步不能以自達,勉與不勉之故也。人一己百,人十己千,豈必皆中材以下哉。凡事力均而功倍,則其舉之也易,而成之可以歷久而不壞。鹵莽而為之,亦鹵莽而報之矣。故董子亦曰:事在勉強而已。子勉尊甫望子成立,延明師教之,又廣市書籍經(jīng)史鑒本及諸子雜家者流之書,視其校讐之善而摹刻之工者,無不充軔於齋中。子試掇其精而咀其華,以為養(yǎng)心修身經(jīng)世理物之用,而余以資為文章之助,上之可媲古作者,次亦不失為聞人,可以取榮名,顯當(dāng)世,勉之時義大矣哉。遂書以示吾友,其平時亦常為子勉講說者,宜有取於此也。
康熙三十六年歲在丁丑正月上元日。慈溪姜宸英撰并書。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姜宸英書法,可方便查詢。


姜宸英書法欣賞:
- 姜宸英小楷《洛神賦冊》
- 姜宸英行草《柳氏敘訓(xùn)一則》
- 姜宸英《行書五律詩軸》
- 姜宸英草書《王灣次北固山下詩扇》
- 姜宸英《草書語摘立軸》
- 姜宸英行書《元遺山論書絕句軸》
- 姜宸英行草《臨王獻之帖》
猜你喜歡:
- 黃士陵篆書《急就章》四條屏,立軸,紙本,121.5×32cm×4,書于清光緒二十四年夏(戊戌,1898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4
- 高翔《隸書送楊已君歸金陵詩軸》 紙本隸書 94×35cm 安徽省博物館藏 【資料來源】《中國法書全集》-17-清2(文物出
- 李文田《楷書劉根康樂七言聯(lián)》,來自金羊網(wǎng) 羊城晚報釋文:劉根丹篆三千字,康樂風(fēng)流五百年。李文田
- 沈曾植《行書節(jié)臨李思訓(xùn)碑扇面》紙本行書 19.5×52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釋文:或集事雲(yún)雷,擁旄為將,或承
- 沈荃《行書七律扇面》,紙本,行書,尺寸:16.4×51.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使君真有五車書。不惜分光慰索居。中
- 陳鴻壽《隸書六言聯(lián)》,見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尺 寸: 129×31.3cm×2
- 王鐸《七月寫懷五律詩》卷,自署書于崇禎十三年。行書。自作詩4首。凡37行,共245字。 崇禎13年作者48歲,此卷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
- 程可則《草書五言詩軸》 221×75.5cm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 釋文:口家滄海月,半嶺浮上東。玉樓夾丹井,宛約雙芙容。爾去掇仙草,菖蒲
- 高鳳翰《草書戲題富貴清高連卷圖卷》 紙本草書 21.7×190cm 安徽省博物館藏 釋文:戲題富貴清高連卷圖。愛爾富貴復(fù)清
- 傅山《草書李商隱贈庾十二朱版詩》絹本 208×45cm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 釋文:固漆投膠不可開,贈君珍重抵瓊魂。君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