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自題《仿米芾洞庭空闊圖卷》
作者:董其昌 書體:草書 2019-06-27 16:57:28
標(biāo)簽:董其昌,自題,仿米芾洞庭空闊圖
《仿米芾洞庭空闊圖》卷,明,董其昌繪,紙本,墨筆,縱21.3厘米,橫227.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
“記語巴陵舟中,望洞庭空闊之景寫此。乙卯玄宰識(shí)。”鈐“董其昌”、“太史氏”印。
后紙自題:
“米老居京口,常以清曉登北固,眺望煙云之變,曰:‘此最似瀟湘虎兒楚山清曉圖’。進(jìn)道君大都寫瀟湘奇景也。余常謂畫家須以古人為師,久之則以天地為師,所謂天廄萬馬,此吾粉本也。虎兒有長圖自題曰:‘夜雨初霽,曉煙未泮,謂其狀有類于此?!嘁鄷r(shí)仿。董其昌自題,寄崇螺侍御?!?/p>
鈐“知之告曰講官”、“董其昌印”印。鑒藏印鈐“嘉慶御覽之寶”、“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商丘宋犖審定真跡”等。
乙卯為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作者時(shí)年49歲。
本幅以墨筆畫洞庭湖之景,左虛右實(shí),用筆生拙,勁力內(nèi)斂。起首之景畫云煙彌漫,天水渺茫,山峰、平坡、樹木若隱若現(xiàn),主要以米氏點(diǎn)子皴表現(xiàn)遠(yuǎn)山,淡墨點(diǎn)寫小樹。本幅的主題部分在中段,天高云淡,奇峰聳立,湖面遼闊,樹木叢生,房屋掩映,意境深遠(yuǎn)而自有生氣。山石皴染并施,樹木勾、寫、染兼用,筆法多變。后段則以寥寥幾筆勾寫山峰、樹木,淡出畫面,似余音繚繞,回味無窮。
《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此畫為《明董其昌仿小米瀟湘奇境圖》。(撰稿人:張震)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hào):詞典網(wǎng),回復(fù):董其昌書法,可方便查詢。


董其昌書法欣賞:
- 董其昌行書《臨蘇軾天際烏云帖》
- 董其昌《行書宋之問詩》
- 董其昌行書《蜀素帖前跋》
- 董其昌《浚路馬湖記》
- 董其昌行書《七言詩立軸 》
- 董其昌自題《鐘賈山陰望平原村景圖卷》
- 董其昌·跋《張旭古詩四帖》
- 董其昌《勤政勵(lì)學(xué)箴》
- 董其昌小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 董其昌草書《節(jié)臨懷素自敘帖扇面》
猜你喜歡:
- 李葂《行書七言詩鏡片》,紙本,行書, 24.2×28.3cm, 揚(yáng)州博物館藏。釋文:雨疏煙澹草迷離,生計(jì)因循路更岐。春服未成
- 張瑞圖《行書白玉蟾荷池追涼詩》軸 , 紙本,尺寸:128.5×47.5厘米,年代不詳,上海博物館藏。釋文:清曉無人知此涼,岸
- 倪元璐《行草書體秋之一五言詩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乾坤悔狡獪,罏鞲入精微。靜者知光采,道人同氣機(jī)。貧原不是病,瘦亦勝于肥。到
- 董其昌《行草書杜甫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詩軸》紙本行草書 115×43.5cm 山東省博物館藏 釋文:不見旻公三十年,封書寄
- 皇甫汸《行草尺牘》紙本行草書 26×30.6cm 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承雅情腆貺。拜命感戢。此行正
- 周庚《行書尺牘并詩札》 ,尺寸:23.2×20.7cm、23.1×25.9cm,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僕入官生子。兩承高作
- 歸昌世行書七律詩軸,上海博物館藏,灑金箋 縱117.3厘米,橫30.4厘米釋文:幽意寫不盡,萬
- 祝允明草書《前后赤壁賦》,書于明正德辛巳秋(1521年),蘇州藝石齋藏,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祝允明曾書草書《前后赤壁賦》多本,就今所見,
- 宋邕《跋趙蒼云劉晨阮肇入天臺(tái)山圖卷》,行書,縱22.5cm, 美國紐約大都會(huì)藝術(shù)博物館藏(王季遷舊藏) 釋文:劉、阮洞中
- 李東陽《馬遠(yuǎn)水圖卷跋尾》行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右馬遠(yuǎn)畫水十二幅,狀態(tài)各不同,而江水尤奇艷。出筆墨蹊徑之外,真活水也。吾不識(shí)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