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草書曹植詩四首卷》
作者:祝允明 書體:草書 2019-01-25 18:50:10
祝允明《草書曹植詩四首》卷,尺寸:36.2×1154.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抄錄曹植古詩四首,寫于“冬日烈風(fēng)”,然祝允明對自己的表現(xiàn)卻很滿意,認(rèn)為可追摹一千五百年前的“草圣”張芝。通篇用筆利落,鋒勢勁銳,輕重徐急變化大,結(jié)體攲正疏密,化線為點,以簡馭繁,加上筆勢的縱橫使轉(zhuǎn),大大強(qiáng)化了畫面的變化性與節(jié)奏感。全卷率意自然,不加修飾,狂放的外觀下卻有著嚴(yán)謹(jǐn)?shù)姆ǘ扰c高度的掌控,憑藉著收放自如的書寫技巧與豐富的書學(xué)修為,此作確實達(dá)到了神融筆暢的書寫境界。點畫狼藉,縱橫爛漫,為晚年狂草登峰造極之作。(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
【釋文】: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fēng)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fù)何憂?
美 女 篇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huán)。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飖,輕裾隨風(fēng)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jié)重關(guān)。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瞄數(shù)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qū)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qū)上南山。左挽因右發(fā),一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雋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云散還城邑,清晨復(fù)來還。
冬日烈風(fēng)下寫此,神在千五百年前,不知知者誰也。枝山。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祝允明書法,可方便查詢。


祝允明書法欣賞:
- 祝允明草書《杜甫秋興詩軸》
- 祝允明草書《致文貴札》
- 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
- 祝允明《致元和手札》
- 祝允明草書《自書詩卷》
- 祝允明草書《摸魚兒詞》
- 祝允明《草書杜甫詩軸》
- 祝允明小楷《遠(yuǎn)游二首》
- 祝允明行草《自作詩四首》
- 祝允明行草《前后赤壁賦》
猜你喜歡:
- 陳洪綬《草書入山春事見五律詩》冊 紙本 24.6×32cm 約順治七年(1650)美國檀香山美術(shù)學(xué)院藏釋文
- 文彭《題文徵明蘭亭修褉圖卷》,行書,縱24.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憶昔山陰會,臨流泛羽觴,文章真絕世,翰墨
- 詹景鳳題《王寵行草千字文》,紙本楷書,高27.8CM,明萬歷甲戌年(1574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明興弘正而下
- 明 文徵明《王英去后帖》,楷書尺牘,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1470-1559),明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初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長洲
- 楊繼盛《謫所苦陰雨述懷》,紙本,行草,尺寸:32.5×60cm,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釋文:云黯黯兮郁愁結(jié),雷隱隱兮哀怨絕。
- 黃道周《王忠文祠碑文》紙本楷書(局部)30×261.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黃道周 《王忠文祠碑文》字如其人,筆劃剛
- 王守仁《致純甫手札》,行書,年代不詳釋文:兵冗中,久缺裁侯,乃數(shù)承使問,兼辱佳儀。□之以珍集,其為感愧何可言也。仆病臥且
- 張瑞圖《書嚴(yán)嵩過永寧高座二寺五言詩扇》 紙本草書 16×48.4cm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釋文:永寧峰寺僻,高座亦為鄰。曲徑無
- 黃輝《草書送冊封諸使詩扇》紙本草書 18×56cm 重慶博物館藏 釋文:昔余駕四牡,路指秦關(guān)余。朝乘碣石云,夕酌空同霞
- 王寵《致尊師書札》頁 紙本 行草書 22.7×12.2 cm×2 浙江省博物館藏【釋文】殘歲日望歸舟,不知已還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