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墨禪軒說》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2017-12-03 18:59:35
標(biāo)簽:董其昌,行書,墨禪軒說
董其昌《墨禪軒說》又名《墨禪軒說寄吳周生》,此文為董其昌自書,歷敘所見古人名跡,收編于董氏《容臺集》,為其著名書論。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文:
莊子述齊侯讀書有訶,以為古人之糟粕;禪家亦云:須參活句,不參死句,書家有筆法、有墨法,惟晉、唐人真跡具是三昧,其鐫石鋟版流傳于世者,所謂死句也,學(xué)書者既從真跡得其用筆用墨之法,然后臨仿古帖,即死句亦活。不犯刻畫重臺之誚、方契斫輪之意。余事此道五十余年矣。初于虞顏入,已而學(xué)右軍,學(xué)鍾太傅,煞有肖似蘭亭、丙舍、宣示等形模,便自沾沾,以為踞唐人之上。三五年間游學(xué)就李,盡發(fā)項太學(xué)子京所藏晉唐墨跡,始知從前苦心,徒費年月。昔香巖在溈山會下, 參父母未生前一句機語不契, 遂已息心愿作長年粥飯僧, 正余爾時境界也。金門大隱十年多暇, 又長安官邸收藏鑒賞之家不時集聚, 復(fù)于項氏所見之外, 日有所增益。如韓館師之《內(nèi)景黃庭》,楊義和書;殷司空之《西升經(jīng)》,褚登善書;楊侍御之《絕交書》,王右軍書;王奉常之《汝南公主志》,虞永興書;王司寇之《太宗哀冊》,褚河南書;米元章之《西園雅集》小楷、楊凝式之《韭花帖》正書,更仆不數(shù)。皆好古。尤精八法。余老矣,黃山勝游,不復(fù)可續(xù),周生繞濟勝之具,新安江清淺見底,舴艋順流,至我谷水只數(shù)日間,若與汪孺仲乘興 日,詣習(xí)主簿者也!周生以為何如?
歲在戊辰重九后一日董其昌書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董其昌書法,可方便查詢。


董其昌書法欣賞:
- 董其昌自題《夏木垂陰圖軸》
- 董其昌行書《蜀素帖前跋》
- 董其昌行書《駱賓王冒雨尋菊序》
-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
- 董其昌行書《樂志論》
- 董其昌行書扇面
- 董其昌行書《仿米書詩軸》
- 董其昌《行書女蘿繡石壁五言詩條幅》
- 董其昌行書《為丁云鵬賀壽詩》
- 董其昌草書七絕扇面
猜你喜歡:
- 楊維楨《題鄒復(fù)雷春消息圖卷》并題跋,行書。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楊維楨的書法亦如他的詩一樣,講究抒情,尤其是草書作品,顯示出放
- 李應(yīng)禎《行書致惟颙札》紙本行書 23.3×3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應(yīng)禎以考滿歸,自北京便道將有過家上塚之行,須捎南京一看
- 鄺露《草書舊作詩卷》 紙本 30×252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 文徵明《行書月夜觀玉蘭之作詩軸》絹本行書 128.3×64.5cm 湖南省博物館瀟灑自然的行書詩軸是文徵明《月
- 詹景鳳《草書杜甫詩軸》 紙本草書 165.2×82.3cm 吉林省博物館藏釋文: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忽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
- 【釋文】才欲登程霜力緊,一層黃葉一層秋。擔(dān)當(dāng)。釋擔(dān)當(dāng)《草書立軸》。
- 文徵明行草作品欣賞《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唐代劉商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琴曲法,文徵明書于嘉靖甲午(公元1534年)春二月十日:釋文:
- 周天球《錄沈佺期詩扇》行書 南京博物院藏釋文: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yún)。洛浦
- 沈周行書自題《京江送別圖卷》,明,沈周作,紙本,設(shè)色,縱28cm,橫15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引首為王時
- 沈粲《梁武帝草書狀》局部,行書 明成祖時期,“二沈”兄弟——沈度、沈粲書法名聲極大。其中沈度更是名重天下,被皇帝稱為“我朝王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