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自書游包山詩》草書手卷
作者:王寵 書體:草書 2017-03-17 14:37:36
標(biāo)簽:王寵,自書,游包山詩,手卷
王寵《自書游包山詩》手卷,砑花箋,草書,382×29厘米 天津藝術(shù)博物院藏
卷前鈐有“且喜齋書畫印”朱文長方印一枚。此書作于嘉靖三年甲申(1524年),時年王寵整三十歲。此時,他的書法尚處于兼采眾長、變化融通的階段,用筆尖銳果猛,線條圓潤遒勁,字體大多欹側(cè)且較后期書作為長。
附原書說明:
王寵資性穎異,才俊志高,“弱冠即博涉墳籍,沉精篇翰”,通曉詩文群經(jīng)。初為邑諸生,后與兄王守(字履約)同舉應(yīng)天鄉(xiāng)試,兄中進(jìn)士,而他卻名落孫山。繼而貢入太學(xué),人稱“王貢士”或“王太學(xué)”。以后,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次應(yīng)試,均未中。乃潛心詩書,逍遙林下。其間,嘗北游燕趙之地。二十年讀書石湖之上,講業(yè)楞伽山中,與文徵明(比王寵大二十四歲)、唐寅(姻親,王寵子娶唐寅女)、陳淳、湯珍(字子重)、袁兄弟等名士相往從,一時譽(yù)滿吳中。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王寵游南雍,不幸得疾。即東歸,養(yǎng)病于虞山白雀寺。兩年后歿,得壽僅四十歲。王寵去世后,弟子朱浚明收羅編纂其詩文十卷,于嘉靖十六年刻成《雅宜山人集》此外,王寵還著有《東泉志》四卷,其散曲作品被收入于《南北宮詞紀(jì)》、《吳騷合編》等書中。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王寵書法,可方便查詢。


王寵書法欣賞:
- 王寵《小楷詩稿》
- 王寵《致王守五札》之五
- 王寵《致王守五札》之一
- 王寵草書《致石壁尊兄書札》
- 王寵小楷《游包山集》
- 王寵的行書冊頁《王寵書王昌齡詩卷》
- 王寵《草書五言詩》軸
- 王寵·草書《山莊帖》
- 王寵小楷《謝康樂詩》
- 王寵草書《李白古風(fēng)詩卷》
猜你喜歡:
- 文嘉小楷《題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 》,書于明萬歷六年(157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先君寫此時甫四十八歲,故用筆設(shè)色之精。非他
- 黃道周《請假得歸途次偶作詩軸》紙本行書 142×38cm 山東省博物館藏釋文:倦游四壁已憐徒,人更倦多四壁無。自向千
- 姚綬《行書洛神賦卷》綾本行書 36.4×183cm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jì)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
- 王寵《致石壁尊兄書札》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違久馳慕。耿耿。承使者觸雨存問。且拜,
- 楊維楨 《草書“溪頭流水泛胡麻”七絕詩軸》 紙本草書 107.7×34.9cm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上海博物館藏釋文
- 黎民表題《王寵行草千字文》,紙本楷書,高27.8CM,書于萬歷丁丑年(1577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晉人真蹟。
- 彭年《楷書詩扇面》金箋 18×49cm 壬子(1552)年作 上海道明2008春季拍賣會 【釋文】:洞庭
- 王守仁《致純甫手札》,行書,年代不詳釋文:兵冗中,久缺裁侯,乃數(shù)承使問,兼辱佳儀。□之以珍集,其為感愧何可言也。仆病臥且
- 莫是龍《草書七絕詩軸》紙本草書 133.5×53.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揮手寒原日欲西, 霜禽向客
- 王鐸 《臨閣帖軸》 1631年,書于明崇禎年間,草書 綾本 277.5×45.8cm 南京博物院藏 釋文:既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