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楷書《祖允暉慶誕記》
作者:祝允明 書體:楷書 2016-06-24 06:44:07
祝允明《祖允暉慶誕記》紙本行楷書 121.8×44.8 弘治三年(1490)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祖允暉慶誕記。弘治三年(西元一四九○年)六月十九日祝允明撰。
頃年有部(此字點去)使者在吾蘇。一日出俸稟粥少酒食入廨。已而還給之於外。語人曰。吾父以今日誕生。吾誕亦然。年時以午際。帥妻孥捧酒進(jìn)拜二親。退更受幼者拜。於親膝前懌懌如也。今簪笏所縛。遂廢舊樂。吁惜哉。又吾鄉(xiāng)有一生饒於貲。每以歲初。辦匹帛。涉江濤。入京師。以趨市?;蛏籴帷t脫之艱。且守帳遲鈍。以是唯先為得之。此生因夙置集於殘冬。猝猝迫歲除。新舊交際。且初正為其六十之誕期。諸人間慶祝事。悉不得顧。拋室子於家。兼程而往。途間遭險者屢。既抵旅市。易甚滯。亦竟與後往者偕返。子本且漠然。乃嘆謂家人曰。吾以利廢慶樂。今利且安在哉。而慶樂并失之。予素喜曠達(dá)者。於時聞茲二事。亦為之生歎。以為人不分賢愚貴賤。茍一有所繫。輒自失其中懷。蓋每如此矣。彼宦者有出處之大倫在。固不可為計而為利者獨何為哉。要之。人之遂其中懷者鮮矣。夫祖允暉當(dāng)誕日請予談飲竟日。以自慶幸。因謀及文記。夫允暉今年三開袠耳。非若耆耊者之難已於慶祝也。而顧能自為勤拳若是。予因之有觸前抱矣。允暉視前之宦者。其安逸之福。似若過之。而於後之鄉(xiāng)子。則不亦賢之。甚遠(yuǎn)矣乎。允暉其可取也。其甚有契予曠達(dá)之喜也。予斯言之所以贈也。允暉其毌退所懷也。予之願也。允暉敬諾。予因書以留之。不覺其詞之過繁也。
此為賀友人祖允暉三十誕辰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作品楷書之中帶有行書的筆意,筆致輕松自如,有圓潤秀逸的韻致。
【資料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故-書-000014-00000)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祝允明書法,可方便查詢。


祝允明書法欣賞:
- 祝允明行草·歸田賦
- 祝允明《跋趙孟頫故總管張公墓志銘》
- 祝允明《草書懷知詩卷》
- 祝允明小楷《遠(yuǎn)游二首》
- 祝允明楷書《錄劉姬詞及致朱凱札》
- 祝允明小楷《東坡記游卷》
- 祝允明草書《致文貴札》
- 祝允明草書《桃源圖詩冊》
- 祝允明《草書杜甫秋興詩》
- 祝允明《行草千字文》
猜你喜歡:
- 董其昌《楷書陰符經(jīng)、府君碑卷》,紙本,楷書, 25.1×143.4cm ,書于明天啟四年(1624),上海博物館藏。前半節(jié)題識:因
- 詹景鳳《草書陶淵明詩扇面》,紙本,尺寸:35.0×63.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 王鐸《突兀巖巒氣五律條幅》,行書,書于崇禎十四年(辛巳1641年), 臺灣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shù)館藏 釋文:“突兀巖巒氣。息深無動容
- 黃道周《喜雨詩軸》 行草 173.8×49.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倚來猶未倦,蚤莫已油然。月灑蝦
- 送陳子齡會試三首 紙本,冊頁,縱23.2厘米,橫36.3厘米??瑫?,18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寵《送陳子齡會試詩》
- 黃道周《答諸友詩卷》絹本 行草書 25.6×270.5cm 蘇州博物館藏 蘇州博
- 詹景鳳《草書沈佺期詩軸》 絹本草書 200.5×43cm×4 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藏(北山堂捐贈) 釋文
- 倪元璐《劉鉅溟過訪行草書札》行草書 藏處不詳釋文:江右新解頭劉鉅溟弟,丁卯所拔,擬元以夫場貼堂,實副榜第一。今來過訪,約午間到小樓,
- 徐渭《草書千字文》,紙本,尺寸:31.2×495cm, 北京榮寶齋藏。該卷筆意奔放,縱逸飛動,蒼勁中姿媚躍出,自成一格,視覺上始終能
- 祝允明《自書詩卷》 紙本草書,47.3×321.3cm 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 回首望鄉(xiāng)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