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愛,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邊剛好看到你升起在東頭呢?還是在那天外廣闊的宇宙,空無所有,只有浩浩長風(fēng)把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飛入天空的寶鏡,卻不會掉下來,難道是誰用一根無形的長繩把它系住了嗎 ?月宮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沒有出嫁 ,不知又是誰把她留住了呢 ?
聽說月亮游過海底,可又無從查問根由,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發(fā)愁。我怕大海中萬里長鯨橫沖直撞,會觸破月宮的玉殿瓊樓。月從海底經(jīng)過,會水的蝦蟆不用擔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學(xué)會游泳呢 ?如果這一切都安然無恙,那么,又為何逐漸變成彎鉤模樣?
注釋
將旦:天色將曉?!短靻枴罚撼~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種種奇問,作品由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組成,或自然,或社會,涉及面極廣,表現(xiàn)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對》,對《天問》之問逐一作答。辛詞仿《天問》體,在詞中一氣提出九問?!〈嗽~詠月,卓有創(chuàng)新:一,前此有待月詩,而無送月詩。二,引《天問》體入詞。三,《天問》問月僅二,辛詞不僅九問,且“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球之理,與科學(xué)家密合,可謂神悟”(王國維《人間詞話》)。四,善想象,富描繪,豐美瑰麗,把對天宇的探索和神話傳說熔為一爐,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彌足珍貴。
可憐:可愛。言中秋之月團圓皎潔,惹人生愛。
光影:指月亮。
空汗漫:空虛莫測,廣大無際。
(héng橫)娥:即月里嫦娥。據(jù)神話傳說,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藥,乘風(fēng)奔月,從此永居月宮。
問無由:無從查詢。恍惚:謂此說迷離恍惚,不可捉摸。
玉殿瓊樓:神話傳說謂月中自有“瓊樓玉宇爛然”(《拾遺記》),故俗稱“月宮”。
故堪:固然能夠。
無恙(yàng樣):完好無損。
辛棄疾名句,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名句


猜你喜歡:
-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 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shù)也。荀子《荀子·富國》
- 凡與敵戰(zhàn),三軍必要得其地利,則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佚名《百戰(zhàn)奇略·第四卷·地戰(zhàn)》
-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七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