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韓愈的《伯夷頌》
全文:
士之特立獨(dú)行,適于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國(guó)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則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亙?nèi)f世而不顧者也。
昭乎日月不足為明,崒乎泰山不足為高,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
當(dāng)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器而去之。
武王、周公,圣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dòng)蟹侵咭病?br>彼伯夷、叔齊者,乃獨(dú)以為不可。
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dú)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
繇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yù)之,則自以為有余;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
彼獨(dú)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夫圣人,乃萬(wàn)世之標(biāo)準(zhǔn)也。
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dú)行、窮天地、亙?nèi)f世而不顧者也。
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參考注釋
天下
(1) 四海之內(nèi),全中國(guó)
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弧?mdash;—《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huì)上
天下誰(shuí)人不識(shí)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shuō)》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zhàn)國(guó)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yáng)樓記》
后天下之樂(lè)而樂(lè)。
(4) 國(guó)家或國(guó)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cái)。——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zhēng)天下。——《資治通鑒》
天下事誰(shuí)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宗周
(1).指 周 王朝。因 周 為所封諸侯國(guó)之宗主國(guó),故稱?!对?shī)·小雅·正月》:“赫赫 宗周 , 褒姒 烕之?!薄逗鬂h書·東夷傳序》:“后 徐夷 僭號(hào),乃率九夷以伐 宗周 ?!薄杜f唐書·代宗紀(jì)》:“ 唐 虞 之際,內(nèi)有百揆,庶政惟和。至于 宗周 ,六卿分職,以倡九牧?!?/p>
(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豐 、 鎬 、 洛邑 亦稱為 宗周 ?!稌ぶ芄佟罚骸拔?周王 撫萬(wàn)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德。歸于 宗周 ,董正治官?!?孔 傳:“言協(xié)服還歸於 豐 ,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 孔穎達(dá) 疏:“自滅 淮夷 ,而歸於 宗周 豐邑 ,乃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薄抖Y記·祭統(tǒng)》:“ 成公 乃命 莊叔 ,隨難于 漢陽(yáng) ,即官于 宗周 ,奔走無(wú)射?!?鄭玄 注:“ 周 既去 鎬京 ,猶名王城為 宗周 也。”
不顧
(1).不回頭看。《史記·刺客列傳》:“於是 荊軻 就車而去,終已不顧?!?晉 袁宏 《后漢紀(jì)·靈帝紀(jì)》:“ 林宗 異而問(wèn)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 叔達(dá) 曰:‘甑已破,視之無(wú)益?!?/p>
(2).不顧念;不照顧。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務(wù)在獨(dú)樂(lè),不顧眾庶?!薄冻o·劉向<九嘆·離世>》:“不顧身之卑賤兮,惜皇輿之不興。” 王逸 注:“不敢顧念身之貧賤。”
(3).不理會(huì)。《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寶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數(shù)公子飲酒,不顧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眾異之?!?周而復(fù)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顧 湯富海 的意見(jiàn),不滿地說(shuō):‘非篩不行! 蘇賬房 !’”
(4).不考慮;不顧忌?!俄n非子·十過(guò)》:“耽於女樂(lè),不顧國(guó)政,則亡之禍也?!薄逗鬂h書·列女傳·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節(jié),不顧榮祿。”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帝王淫*亂》:“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顧五倫,真禽獸也?!?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章:“戰(zhàn)士們不顧一切地在鋼架上爬行?!?/p>
韓愈名句,伯夷頌名句


猜你喜歡:
- 吳門 二蘇曼殊〔近現(xiàn)代〕
- 白石草堂奉次涯翁先生·北望長(zhǎng)安近日邊邵寶〔明代〕
- 叔誨宿邀湖上之游以故不果往黃庭堅(jiān)〔宋代〕
- 次鄒希賢買魚不得三首衍為漁翁問(wèn)答六詩(shī)再姚勉〔宋代〕
- 相和歌辭。烏夜啼王建〔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