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胡仲弓的《送丁鍊師歸福堂》
全文:
易東流派遠(yuǎn),千載見斯人。
金鼎烹龍虎,丹書役鬼神。
形臞心更古,食淡語尤真。
野鶴沖天去,空余華表身。
參考注釋
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p>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fēng)竹雪,金鼎沸湲潺?!?/p>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岳游,文焰滅金鼎?!?唐 呂巖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nèi),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shù)。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zhǎng)新?!?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愿棄了升斗微官,早學(xué)那刀圭金鼎?!?/p>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guó)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焙笠嘤靡杂髦竾?guó)家宰輔大臣。 宋 曾鞏 《送沉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yīng)已夢(mèng)儀刑。” 元 李獻(xiàn)卿 《劉寓叔先生挽詩》:“便調(diào)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shù) 汾陽 考?!?/p>
(6).鼎形的金香爐?!都t樓夢(mèng)》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p>
龍虎
(1) 形容皇帝的氣派
(2) 比喻英雄豪杰
皆為龍虎。——《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丹書
(1).古時(shí)以朱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蹲髠鳌は骞辍罚骸俺酰?斐豹 ,隸也,著於丹書?!?杜預(yù) 注:“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三國(guó) 魏 曹操 《度關(guān)山》詩:“有燔丹書,無普赦罪?!薄段倪x·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茍削丹書,得夷平民?!?李周翰 注:“丹書,定罪之書?!?/p>
(2).傳說中赤雀所銜的瑞書。《呂氏春秋·應(yīng)同》:“及 文王 之時(shí),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 周 社。”《史記·周本紀(jì)》“生 昌 ,有圣瑞” 張守節(jié) 正義引《尚書帝命驗(yàn)》:“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于 酆 ,止于 昌 戶。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赤帝云門舞》:“赤雀丹書飛送迎,朱絃絳鼓罄虔誠(chéng)。”
(3).指《洛書》。傳說 夏禹 治水時(shí), 洛水 神龜負(fù)之而出,故稱《洛書》?!痘茨献印m真訓(xùn)》:“ 洛 出丹書, 河 出緑圖?!?/p>
(4).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襲的享有免罪等特權(quán)的證件。 漢 司馬遷 《報(bào)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肆申白馬之盟,庸示丹書之約。”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nèi)附群臣賀表》:“丹書錫誓,既崇 日逐 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p>
(5).朱筆書寫的文字。 漢 荀悅 《漢紀(jì)·昭帝紀(jì)》:“ 漢 使至 匈奴 , 常惠 數(shù)私見使,教之曰:‘陛下親射 上林 中,得白雁,足有繫帛丹書,言 武 等在荒澤中?!?景耀同 《次韻黃季剛相思》之一:“囓臂當(dāng)年底有盟,丹書斜上甚分明?!?/p>
(6).朱筆書寫的詔書。 唐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詩:“金玉裁玉度,丹書奉帝俞。”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四折:“親捧丹書下九重,路人爭(zhēng)識(shí)五花驄?!?明 李東陽 《送焦守靜先生使襄府》詩:“丹書玉節(jié)又南行,一日龍光起四瀛?!?/p>
(7).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鎮(zhèn)鬼的朱文符書。 漢 仲長(zhǎng)統(tǒng) 《昌言》:“於是淫厲亂神之禮興焉,侜張變怪之言起焉,丹書厭勝之物作焉?!薄逗鬂h書·方術(shù)傳·解奴辜》:“又 河 南有 麴圣卿 ,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p>
(8).道教語。即丹書墨箓。指以墨書寫符文的朱漆之簡(jiǎn)。泛指煉丹之書,道教經(jīng)書。見《云笈七籤》卷七。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授丹書早晚驅(qū)雞,與夫人同學(xué)驂鸞?!?/p>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兑住ぶt》:“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薄抖Y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jì)得其哀?!?孔穎達(dá)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后……亦鑒及后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jī),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p>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jì)》:“養(yǎng)材以任地,載時(shí)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張守節(jié)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張守節(jié)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p>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敖窬舨接裰?,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shí)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jīng)·感應(yīng)》:“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唐玄宗 注:“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yùn)》:“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huì),五行之秀氣也?!?孔穎達(dá)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都懒x》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匦误w精靈相會(huì),然后物生?!?/p>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兑住だM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韓康伯 注:“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孔穎達(dá)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焙笫勒軐W(xué)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dǎo)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拗^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shí)一物而已?!薄吨熳诱Z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p>
胡仲弓名句,送丁鍊師歸福堂名句


猜你喜歡:
- 紫陽觀和家兄作陳阜〔宋代〕
- 賀資政學(xué)士王侍郎楊億〔宋代〕
- 純甫以予去歲九日赴東陽今年復(fù)趨府作菊花問強(qiáng)至〔宋代〕
- 醉中戲次師言韻兼簡(jiǎn)少逸·其四李彭〔宋代〕
- 對(duì)庭樹李之世〔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