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節(jié)》名句出處
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節(jié)》
解釋: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原文摘要:
孟子曰:“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得道
(1) 指符合正義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達(dá)到非凡的境界
多助
得到外界許多支援和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失道
(1) 迷失道路
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馬中錫《中山狼傳》
(2) 違背道義;無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
謂幫助的人很少?!睹献印す珜O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宋 蘇軾 《徐州謝上表》:“臣 軾 伏念,臣奮身農(nóng)畝,託跡書林,信道直前,曾無坎井之避;立朝寡助,誰為先后之容?”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 秦始皇 、 李斯 最后采用焚書坑儒的野蠻方法,廣大士群絕望,轉(zhuǎn)到反對(duì)方面,皇帝和官僚變成孤立寡助的少數(shù)人?!?/p>
孟子名句,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節(jié)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