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韓非及后人 《韓非子·說林上》名句出處
摘自《韓非子·說林上》
解釋:圣人見到微小的現(xiàn)象就知道事物的苗頭,見到事情的開端就知道最終結(jié)果,所以見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懼了,知道普天下的東西都不能滿足商紂王的貪欲。
原文摘要:
t;衛(wèi)君曰:"子之為是也,非緣義也,為利也。吳強(qiáng)而富,衛(wèi)弱而貧。子必往,吾恐子為吳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則必將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周公旦已勝殷,將攻商蓋。辛公甲曰:"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紂為長夜之飲,歡以失日,問其左右,盡不知也。乃使人問箕子?;又^其徒曰:"為天下主而一國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國皆不知而我獨(dú)知之,吾其危矣。"辭以醉而不知。魯人身善織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dá)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伞?mdash;—《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見微
從小處看到跡兆?!俄n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薄稘h書·杜周傳贊》:“庶幾乎《關(guān)雎》之見微,非夫浮華博習(xí)之徒所能規(guī)也?!?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洪濤崔巍,輕艘塵漂,力與心違,徒嗟泣而罔建,乃悟達(dá)者之見微也?!薄赌鲜贰じ盗羵鳌罚骸白灾獌A覆,求退無由,又作 辛有 、 穆生 、 董仲道 贊,稱其見微之美云?!?/p>
見端
看到事物的端倪?!盾髯印し窍唷罚骸靶∞q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薄俄n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p>
顯露的端倪。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 中國 今日雖無大資本家,然其見端固已有之。”
見象
(1).顯現(xiàn)出來的自然現(xiàn)象?!盾髯印ぬ煺摗罚骸八眷短煺撸哑湟娤笾梢云谡咭??!薄缎绿茣の逍兄疽弧罚骸胺蛩^五物者,其見象於天也為五星?!?/p>
(2).泛指現(xiàn)象。 李大釗 《厭世心與自覺心》:“ 蔣君 自*殺之見象,實為無量之他種社會見象促動之結(jié)果。” 魯迅 《墳·科學(xué)史教篇》:“蓋科學(xué)者,以其知識,歷探自然見象之深微?!?/p>
天下
(1) 四海之內(nèi),全中國
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弧?mdash;—《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zhàn)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后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鑒》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p>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韓非及后人名句,韓非子·說林上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