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埴的《尚方崖赴劉次山館見過》
全文:
梅陰踏雨拾落花,鴉鴉溪上來筍車。
插頭林隙不敢問,怕是天落山人家。
入門涵衣花雨濕,執(zhí)手無言惟作泣。
十年塵土不可詩,頂破飯顆山頭笠。
呼兒剪韭為杯盤,脫套一段春宵歡。
連州政自厭百舌,幾語換詩春風(fēng)寒。
如今尚父何須釣,遇是青山且吟嘯。
溪翁說到白發(fā)今,前度桃花也陪笑。
故人不解贈馬鞭,長吟耵送吾廬前。
丁寧傳語東道主,記得石鼎新詩聯(lián)。
參考注釋
踏雨
亦作“蹋雨”。冒雨而行。 宋 孫覿 《雨中泊蜀山》詩:“蹋雨松蹊滑,衝煙蓼嶼深。”
鴉鴉
亦作“鵶鴉”。1.象聲詞。 唐 元稹 《西州院》詩:“感愴正多緒,鴉鴉相喚驚?!?唐 陸龜蒙 《江邊》詩:“江邊日晚潮煙上,樹里鴉鴉桔橰響?!?宋 梅堯臣 《靈烏賦》:“鳳不時而鳴,烏鵶鵶兮招唾駡於邑閭。”
(2).形容密集而呈黑色的東西。《全元散曲·十二月過堯民歌》:“一箇青鴉鴉門栽五柳,一箇虛飄飄海內(nèi)云游?!?王占君 《大漠恩仇》第十一回:“共有二百多人參加,操場上也坐了黑鴉鴉一片?!薄缎氯A月報》1979年第5期:“我看著臺下的鴉鴉人頭,一張張激憤不已的臉,一雙雙躲閃的眼光,一排排稚氣的卻又充滿仇恨的小臉蛋,我,我該揭發(fā)什么啊?!?/p>
上來
(1) 從低處到高處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于某處。帶名詞時,動詞和“上來”中間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圍上來一群人
(3)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層)到較高部門(層)
你是什么時候調(diào)上來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動詞和“上來”中間常加“得、不”。動詞限于“說、唱、學(xué)、答、背、叫、念”等少數(shù)幾個
究竟為什么,我也說不上來
(5) 表示狀態(tài)發(fā)展,兼有范圍逐漸擴大的意思。形容詞限于“熱、涼、黑”等少數(shù)幾個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
張埴名句,尚方崖赴劉次山館見過名句


猜你喜歡:
- 細柳開營揖天子,始知灞上為嬰孩
- 去年折贈行人遠,今年恨、依然纖手。
-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 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劉向《戰(zhàn)國策·東周·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 送瑞竹長老歸當(dāng)涂因寄徐著作梅堯臣〔宋代〕
- 過章戴二首劉克莊〔宋代〕
- 壽陽城南寫望懷歷陽故友林逋〔宋代〕
- 學(xué)書二首歐陽修〔宋代〕
- 題羅源驛用馬駒甫韻李洪〔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