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葵的《題?;鬯庐嬎凇?/p>
全文:
君不見昔人十日畫一水,摩挲洼窿隨手起。
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瀾來筆底。
我來蕭寺觀奇蹤,壁間隱隱騰蛟龍。
初疑乘風馭弱水,恍然坐我蓬萊宮。
又疑去年八月秋水溢,陰風襲人廊廡濕。
誰知畫者巧通神,董羽至今羞死筆。
此水不是畫,一水一水勢相及。
對此融神坐終日,后人雖畫畫不出。
何如倒卻毗陵華嚴壁,?;郾崩韧频谝弧?br>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詩
水溢
亦作“ 水泆 ”。水泛濫?!抖Y記·王制》:“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孔穎達 疏:“水溢,謂水之汎溢?!薄豆茏印ど綑鄶?shù)》:“農(nóng)夫敬事力作,故天毀埊,兇旱、水泆,民無入於溝壑乞請者也?!?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恒山日記》:“不知何年兩崖俱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想水溢時,插木為閣道者?!?/p>
陰風
(1) 從陰暗處來的一股不正或邪*惡的風
扇陰風、點鬼火
(2) 寒冷的風
襲人
侵襲到人;薰人。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獨有 南山 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端溪龍香硯》:“硯深紫色,古斗樣,每貯水磨濡久之,則香氣襲人,如龍腦者?!?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於翰林院后堂東 寶善亭 內(nèi)發(fā)出 宋 版《文選》一部,紙墨精好,古香襲人?!?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這第一要怪我的近視眼,第二要怪那襲人的暮色?!?/p>
廊廡
堂前的廊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薄稘h書·竇嬰傳》引此文, 顏師古 注:“廊,堂下周屋也。廡,門屋也。” 清 吳偉業(yè) 《贈蒼雪》詩:“通泉繞階除,疏巖置廊廡。” 梁思成 《我國偉大的建筑傳統(tǒng)與遺產(chǎn)》:“廂耳、廊廡、院門、圍墻等周繞聯(lián)絡而成一院。”
釋德葵名句,題海慧寺畫水壁名句


猜你喜歡:
-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
-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專勝者未必克,挾疑者未必敗。范曄《后漢書·列傳·烏桓鮮卑列傳》
- 和梅公儀琴高魚同圣俞王珪〔唐代〕
- 蟬八韻齊己〔唐代〕
- 登縣樓李揆〔宋代〕
- 虞美人佚名〔宋代〕
- 題鄒一桂花卉冊·其九·僧鞋菊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