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令狐相公杏園花下飲有懷見(jiàn)寄》
全文:
年年曲江望,花發(fā)即經(jīng)過(guò)。
未飲心先醉,臨風(fēng)思倍多。
三春看又盡,兩地欲如何。
日望長(zhǎng)安道,空成勞者歌。
名句書(shū)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春
(1).春季三個(gè)月:農(nóng)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shī):“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元 宋方壺 《斗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shī):“算三春盡了,總應(yīng)該留得春痕多少?!?/p>
(2).指春季的第三個(gè)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shī):“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zhǎng)?!?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shī):“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p>
(3).三個(gè)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jī) 《答賈謐》詩(shī):“游跨三春,情固三秋?!?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shī):“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痹ⅲ骸暗饺问w月,除替未及三年?!?/p>
兩地
(1).兩處;兩個(gè)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shī)》:“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tīng)二天之諺?!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跋胛?何玉鳳 遇見(jiàn)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jiàn)‘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shū)》。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shū)省、樞密院。 宋 無(wú)名氏 《新編分門(mén)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shī)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長(zhǎng)為兩地愁?!怨磐?,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shī)之讖也?!?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guó)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p>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wèn)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wèn)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么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huì)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wèn)》
劉禹錫名句,酬令狐相公杏園花下飲有懷見(jiàn)寄名句


猜你喜歡:
-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第十六節(jié)》
- 火樹(sh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kāi)。
- 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
- 漠漠梨花爛漫,紛紛柳絮飛殘。
- 故國(guó)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 遺所思曹勛〔宋代〕
- 春間小詩(shī)書(shū)趙壁追錄之朱槔〔宋代〕
- 月兔乾隆〔清代〕
- 故西川提舉玉海李府君挽章·其一全大震〔明代〕
- 釋老六言十首劉克莊〔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