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皇甫冉的《彭祖井(一本題上有奉和王相公五字)》
全文:
上公旌節(jié)在徐方,舊井莓苔近寢堂。
訪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鄉(xiāng)。
清虛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長。
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diào)鼎獻明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聞道
(1).領(lǐng)會某種道理?!墩撜Z·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p>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p>
延年
(1).延長壽命?!冻o·天問》:“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五五:“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西湖佳話·葛嶺仙跡》:“縱能于天地之氣吐吞收放,亦不過稍稍延年?!?/p>
(2).猶迎年。謂祈禱以求豐年。《漢書·郊祀志下》:“登 之罘 ,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顏師古 注:“延年,即上所謂迎年者?!?/p>
(3).指 西漢 協(xié)律都尉 李延年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延年 以曼聲協(xié)律, 朱 馬 以騷體製歌?!?唐 駱賓王 《帝京篇》詩:“ 延年 女弟雙鳳入, 羅敷 使君千騎歸?!?/p>
(4). 南朝 宋 文學(xué)家 顏延之 的字。 唐 李商隱 《漫成三首》之二:“ 沉約 憐 何遜 , 延年 毀 謝莊 ?!?/p>
玉液
指美酒
天賜瓊漿,泉涌玉液
調(diào)鼎
(1).烹調(diào)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余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diào)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yǎng)赴東都》詩:“侍膳曾調(diào)鼎,循陔更握蘭?!?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薄枪湃苏{(diào)鼎用梅醢也?!?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二八:“《農(nóng)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diào)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語本《韓詩外傳》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diào)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diào)鼎用,徒有濟川心?!?元 薩都剌 《題光春卷上有蕭滕王三學(xué)士贊》詩:“未經(jīng)調(diào)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diào)鼎,無端怨失弓。”
(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diào)鼎獻明光?!?/p>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陽。 南朝 宋 鮑照 《學(xué)劉公干體》詩之五:“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東飛伯勞歌》:“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幃綺帳脂粉香?!?/p>
(2).鎧甲名。鐵鎧。 三國 魏 曹植 《上先帝賜鎧表》:“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lǐng)?!?/p>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金膏滅明光,水碧綴流溫?!薄毒劳ㄑ浴ば》蛉私疱X贈年少》:“小夫人將一串一百單八顆西珠數(shù)珠,顆顆大如雞荳子,明光燦爛。”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倆的雨衣都讓雨水洗得明光發(fā)亮?!?/p>
(4).指神話中晝夜常明的 丹丘 ?!冻o·王褒<九懷·通路>》:“朝發(fā)兮 蔥嶺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東極之 丹巒 也?!薄冻o·遠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 漢 王逸 注:“因就眾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晝夜常明也?!毒艖选吩弧λ藓?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懷》中之 丹巒 即 丹丘 。
(5). 漢 代宮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宮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詩:“要須灑掃龍沙凈,歸謁 明光 一報恩?!?宋 蘇軾 《次韻錢穆父》:“老入 明光 踏舊班,染鬚那復(fù)唱《陽關(guān)》?!?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八:“當(dāng)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娛親請尚方?!眳⒁姟?明光殿 ”。
皇甫冉名句,彭祖井(一本題上有奉和王相公五字)名句


猜你喜歡:
-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 非懷北歸興,何用勝羈愁
- 君子貴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禮。左丘明《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五年》
- 舉大事,必慎其終始戴圣《禮記·文王世子》
- 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
- 春日幽居示仲固彥沖十絕胡寅〔宋代〕
- 除夕陳杰〔宋代〕
- 再次韻禮之見貽之什強至〔宋代〕
- 雜興張镃〔宋代〕
- 次韻明仲幽居春來十首劉子翚〔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