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許及之的《柏鄉(xiāng)縣》
全文:
昔賢不肯入朝歌,況乃軍中忌諱多。
咄咄衣冠出疆去,迫於人處竟成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動詞表示拒絕
他不聽勸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臺輔助引擎
入朝
(1).指屬國、外國使臣或地方官員謁見天子。《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宋 、 鄭 、 魯 、 衛(wèi) 、 陳 、 蔡 執(zhí)玉之君皆入朝?!?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時 梁王 來朝,與太子共載,入朝不下司馬門。 釋之 禁止,不得入朝。” 宋 范仲淹 《答竊議》:“﹝我太祖﹞命將帥 李漢超 等十三人分守西北諸州……每來入朝,必召對命坐,賜與優(yōu)厚,撫而遣之?!?/p>
(2).謂進入中央朝廷做官?!稏|觀漢記·劉愷傳》:“ 愷 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風(fēng)行?!?晉 陸機 《謝平原內(nèi)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p>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吩姡骸爸苡[倦瀛壖,況乃陵窮髮?!?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p>
(2).何況;況且;而且。《后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fā)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xié)悲端?!?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云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忌諱
力求避免某些可能產(chǎn)生不利后果的事
學(xué)習(xí)忌諱有始無終
許及之名句,柏鄉(xiāng)縣名句


猜你喜歡:
- 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
-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 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禍方懲。來俊臣《羅織經(jīng)·謀劃卷第九》
-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 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子思《中庸·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