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呂不韋 《呂氏春秋·覽·審分覽》名句出處
摘自《呂氏春秋·覽·審分覽》
解釋:在水中能吞食船只的大魚,一旦處于陸地上,還不如一只螻蛄、螞蟻的力量。
原文摘要:
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聽,而天下知齊、秦之霸也。豈特驥遠(yuǎn)哉?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羊辛,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fā)之當(dāng)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慎勢】六曰:失之乎數(shù),求之乎信,疑;失之乎勢,求之乎國,危。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權(quán)鈞則不能相使,勢等則不能相并,治亂齊則不能相正。故小大、輕重、少多、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凡冠帶之國,舟車之所通,不用象、譯、狄鞮,方三千里。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天下之地,方千里以為國,所以極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眾封建,非以
參考注釋
吞舟之魚
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肚f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薄读凶印钪臁罚骸巴讨壑~,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薄稘h書·酷吏傳序》:“ 漢 興,破觚而為圜,斲琱而為樸,號為罔漏吞舟之魚?!?嚴(yán)復(fù) 《論世變之亟》:“吾頓八紘之網(wǎng)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魚,而已暴鰓斷鰭,頽然老矣?!?/p>
陸處
居處陸上?!豆茏印ま穸取罚骸八幨仓?,陸處什之三?!薄痘茨献印ぴ烙?xùn)》:“陸處宜牛馬,舟行宜多水。”《南史·張融傳》:“陸處無屋,舟居無水?!?/p>
不勝
受不住,承擔(dān)不了。勝:承受,經(jīng)得起
刑人如恐不勝。——《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驢不勝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螻蟻
螻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制。——《韓詩外傳》
螻蟻之力
呂不韋名句,呂氏春秋·覽·審分覽名句


猜你喜歡:
-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 君實(shí)欲民之眾而惡其寡,當(dāng)蓄私不可不節(jié)。墨子《墨子·06章 辭過》
- 君子少思長,則學(xué);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荀子《荀子·法行》
- 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一節(jié)》
- 寄蕭玄圃少宰學(xué)士·其一李孫宸〔明代〕
- 青門飲(京師送王敏求歸鄉(xiāng))張綱〔宋代〕
- 次倪韻答丘蘇州三首·其一江源〔明代〕
- 滿江紅 買田天生門外姚燧〔元代〕
- 暢遠(yuǎn)齋作歌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