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弟子 《論語·述而篇》名句出處
摘自《論語·述而篇》
解釋: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原文摘要:
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弊蛹膊。勇氛埗\。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墩C》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弊釉唬骸扒鹬\久矣?!弊釉唬骸吧輨t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弊釉唬骸?span style="color:#00968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君子
(1) 對統(tǒng)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欲。——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zhàn)。——《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后。——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坦蕩
(1) 寬且平
一片坦蕩的葦叢
(2) 喻人心地正直,心胸開闊
君子坦蕩蕩。——《論語·述而》
胸襟坦蕩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養(yǎng)這么一個小人就讓夫妻倆夠操勞的了
(3) 小孩兒
長戚
亦作“ 長慼 ”。常懷憂愁。 漢 馬融 《長笛賦》:“聽簉弄者,遙思於古昔,虞志於怛惕,以知長戚之不能閒居焉?!?晉 潘岳 《寡婦賦》:“情長慼以永慕兮,思彌遠而逾深。”
見“ 長戚 ”。
孔子弟子名句,論語·述而篇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