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商鞅 《商君書(shū)·更法》名句出處
摘自《商君書(shū)·更法》
解釋:反對(duì)古法的未必就要非議,遵循禮法的也不一定就有多少好處。
原文摘要:
邪。君其圖之!’”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fù),何禮之循?伏羲、神農(nóng),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dāng)時(shí)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shí)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guó)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脩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君無(wú)疑矣?!毙⒐唬骸吧?!吾聞窮巷多怪,曲學(xué)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lè),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庇谑撬斐鰤ú萘?。
名句書(shū)法欣賞
參考注釋
反古
(1).追祭祖先?!抖Y記·祭義》:“教民反古復(fù)始,不忘其所由生也?!?孔穎達(dá) 疏:“古謂先祖。追而祭之,是反古也?!?/p>
(2).復(fù)古。 明 張居正 《答楚學(xué)道金省吾論學(xué)政書(shū)》:“生今反古,深用為戒?!?明 李贄 《又答京友書(shū)》:“近世稍知反古者,至或同儕相與呼字,以為不俗?!?清 劉大櫆 《<方晞原時(shí)文>序》:“ 晞原 志在反古,獨(dú)從余相為劘切,遵 唐 歸 之遺軌,而不惑於世俗之趨尚?!?/p>
(3).違反古制?!渡叹龝?shū)·更法》:“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也?!?/p>
未必
不一定;不見(jiàn)得
未必有其實(shí)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kāi)《問(wèn)說(shuō)》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guò)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循禮
遵守禮法?!稇?zhàn)國(guó)策·趙策二》:“然則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shū)》:“約之以禮矣,不循禮,則待之以流殺之法?!?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yáng)消夏錄四》:“稍不循禮,即遭呵禁。”
未足
(1).不足,不能?!逗鬂h書(shū)·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shū),盛行海內(nèi),大而穹宇,細(xì)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shí),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p>
商鞅名句,商君書(shū)·更法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