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趙子昂提調(diào)寫金經(jīng)》
全文:
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補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藝能累,天下善書今第一。
魏晉力命王略帖,摹臨有過無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隸,兼有與可伯時癖。
小者士庶攜卷軸,大者王侯縑制。
門前踏斷鐵門限,苦向王孫覓真跡。
有時乘興掃龍蛇,圖畫紙素動成疋。
有時厭俗三嘆息,何乃以此為人役。
如池如溝棄殘墨,如冢如陵堆敗筆。
太湖西畔松雪齋,七弦風(fēng)清碧山碧。
桃花水肥釣鱖魚,春雨春風(fēng)一蓑笠。
胡為舍此復(fù)塵埃,鳴鞭更上金臺驛。
白馬四十二章來,一大藏今五千帙。
訂訛補譌重繕寫,金字瑯函較甲乙。
考工記屬冬官卿,潤文使專宰相職。
北門學(xué)士董此事,一儒迥勝緇輩百。
精神如玉鬢如漆,天上知己密如櫛。
省臺要官俱可得,還自管城子中出。
右軍寫經(jīng)博白鵝,孰與明時見數(shù)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士庶
(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豆茏印ご罂铩罚骸熬羞^,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可罰也?!薄端抉R法·天子之義》:“天子之義必純?nèi)炋斓?,而觀於先圣;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薄端螘ね鹾雮鳌罚骸爸T議云士庶緬絶,不相參知,則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許不知,何許士人不知?” 唐 元稹 《陽城驛》詩:“我實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疇;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 清 方苞 《讀<經(jīng)解>》:“學(xué)者循誦《易》、《詩》、《書》、《春秋》之文,而虛言其義,有得有失,一如記所稱。而《禮》則湮沉殘缺,每至郊廟大議,眾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閻士庶,喪祭賓婚,蕩然一無所守,而競於淫侈?!?/p>
(2).士族和庶族?!端螘ざ鱾唫髡摗罚骸?周 漢 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 魏 晉 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風(fēng)聞 東海 王源 ,嫁女與 富陽 滿氏 ……竊尋 璋之 ( 滿璋之 )姓族,士庶莫辨。”《南史·王球傳》:“時中書舍人 徐爰 有寵於上,上嘗命 球 及 殷景仁 與之相知。 球 辭曰:‘士庶區(qū)別,國之章也。臣不敢奉詔?!细娜葜x焉?!?/p>
卷軸
古代圖書都以貫軸舒卷。所以卷軸成為書籍、著作或裱好裝軸的書畫的泛稱
素蟲覃灰絲時蒙卷軸。——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王侯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顯赫的爵位
方回名句,送趙子昂提調(diào)寫金經(jīng)名句


猜你喜歡:
- 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公孫龍《公孫龍子·指物論》
- 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 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王充《論衡·卷十三·別通篇》
-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劉向《戰(zhàn)國策·楚一·江乙為魏使于楚》
-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 某與鮮于綽元勛共約同習(xí)制科李廌〔宋代〕
- 宮詞王珪〔唐代〕
- 送呂行甫司門倅河陽蘇軾〔宋代〕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釋正覺〔宋代〕
- 過茶坡栗坡回望平川杳靄程公許〔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