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和吳叔永見寄韻》
全文:
詩懷今古浩無垠,誰寄梅花隴首人。
芻豢悅心文字趣,筌蹄忘象性情真。
相望夜月袁宏渚,一洗西風庚亮塵。
我欲莼鱸便歸去,雁來應(yīng)問五湖春。
參考注釋
芻豢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
悅心
愉悅心情;心里喜悅。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清 鄭燮 《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吾弟為文,須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輩之美詞,令人悅心娛目,自爾利科名,厚福澤。” 駱賓基 《父女倆》三:“她那兩只眼睛的深處,分明還隱藏著一種悅心的愉快?!?/p>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瑯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筌蹄
(1).亦作“ 筌蹏 ”?!肚f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魚竹器;蹄,捕兔網(wǎng)。后以“筌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稌颉?唐 孔穎達 疏:“故《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言者意之筌蹄,書言相生者也?!?清 姚鼐 《夜讀》詩:“顧思文載道,筌蹏徒寄耳?!?清 龔自珍 《對策》:“之人也,少壯之心力,早耗於祿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蔡元培 《告北大學生暨全國學生書》:“社會上感於諸君喚醒之力,不能為筌蹄之忘,於是開會發(fā)電,無在不愿與諸君為連帶之關(guān)係,此人情之常,無可非難?!?/p>
(2). 南朝 士大夫貴族講經(jīng)說法時手執(zhí)的麈尾之類?!赌鲜贰べ\臣傳·侯景》:“上索筌蹄,曰:‘我為公講。’”《南史·賊臣傳·侯景》:“自篡立后,時著白紗帽,而尚披青袍,頭插象牙梳,牀上常設(shè)胡牀及筌蹄。”
性情
人的稟性和氣質(zhì);性格,脾氣
易發(fā)怒的性情
必句性情。——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人之性情
李曾伯名句,和吳叔永見寄韻名句


猜你喜歡:
-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王充《論衡·卷三十·自紀篇》
- 早是他鄉(xiāng)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 凡事謹守規(guī)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五三則》
-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 綠珠詠李昌符〔唐代〕
- 愁倚闌(丙申重九和錢守)丘崈〔宋代〕
- 話舊(亭中對兄姊話蘭陵崇賢懷真已來故事,泫然而作)韋應(yīng)物〔唐代〕
- 武侯祠張瓚〔宋代〕
- 馀干見游存誠王洋〔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