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仁義以治天下,行禮樂以變海內,公賞罰以定干戈。
施耐庵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名句出處
摘自《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解釋:治理天下要靠行仁義,行仁義天下百姓都會歸附,如同水歸大海。仁義不施就會導致民怨沸騰。
原文摘要:
中間設著三個幾案,都用黃羅龍鳳桌圍圍著。正中設萬歲龍牌,將御書丹詔放在中間,金銀牌面放在左邊,紅綠錦段放在右邊,御酒表里亦放于前。金爐內焚著好香。宋江、盧俊義邀請宿太尉、張?zhí)厣咸迷O坐。左邊立著蕭讓、樂和,右邊立著裴宣、燕青。盧俊義等都跪在堂前。裴宣喝拜。拜罷,蕭讓開讀詔文:“制曰:朕自即位以來,用仁義以治天下,行禮樂以變海內,公賞罰以定干戈。求賢之心未嘗少怠,愛民之心未嘗少洽。博施濟眾,欲與天地均同;體道行仁,咸使黎民蒙庇。遐邇赤子,咸知朕心。切念宋江、盧俊義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雖犯罪惡,各有所由。察其情懇,深可憫憐。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詔書,親到梁山水泊,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給降金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弧?mdash;—《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zhàn)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后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tǒng)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鑒》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禮樂
禮節(jié)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tǒng)治目的?!抖Y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tǒng)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薄秴问洗呵铩っ舷摹罚骸澳嗣鼧穾熈暫隙Y樂。” 高誘 注:“禮所以經(jīng)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蕩人之邪,存人之正性?!?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p>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huán)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鑒》
賞罰
獎賞與處罰
賞罰分明
以定
猶言一定,必定?!端疂G傳》第十四回:“我看那廝不是良善君子,以定是醉了,就便睡著。”《水滸傳》第二一回:“我猜著你倆箇多時不見,以定要早睡,收拾了罷休?!薄端疂G傳》第二九回:“﹝ 武松 ﹞心中自忖道:‘這箇大漢,以定是 蔣門神 了?!卑匆陨先耙远ā保槐揪鳌耙欢ā?。
干戈
干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zhàn)爭
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施耐庵名句,水滸傳·第八十二回名句


猜你喜歡:
- 君看蕭蕭只數(shù)葉,滿堂風雨不勝寒。
-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四一則》
- 剛待不思量,吹一片、簫聲過墻。
-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李白《古風·齊有倜儻生》
- 挽霍渭崖五首·其三王漸逵〔明代〕
- 恭讀皇祖圣祖仁皇帝御題耕織圖四十六景詩敬和原韻·其三·耙耨乾隆〔清代〕
- 司業(yè)口占絕句奇甚銓輒用韻和呈效吳體胡銓〔宋代〕
- 呂大監(jiān)餉鮆魚十尾梅堯臣〔宋代〕
- 示椿藏主釋如珙〔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