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jiān)的《大溈喆禪師真贊》
全文:
即邪是正,即藥是病。
乞水指井,乞飯與甑。
殺*人如麻,出邪命定。
而得正命,尸羅清凈。
而八萬(wàn)四千清凈,是謂毗盧遮那正*法眼藏。
以平等印封之,以僧伽梨蒙之。
無(wú)心者來(lái),彈指門開(kāi)。
圣凡不盡,金鎖生苔。
丹青回互,南北呈露。
影落千江,誰(shuí)知月處。
參考注釋
正命
(1).儒家以順應(yīng)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為得“正命”?!睹献印けM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趙岐 注:“盡修之道,以壽終者為得正命也?!?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子不王, 顏淵 早夭, 子夏 失明, 伯牛 為癘,四者行不順與?何以不受正命?!?/p>
(2).泛指壽終而死。與“非命”相對(duì)?!缎咽酪鼍墏鳌返谌兀骸跋襁@樣的男子?jì)D人,雖然死於非命,卻那英風(fēng)正氣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王闿運(yùn) 《祖考遹齋府君碑清故湘潭縣學(xué)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時(shí),正命于寢?!?/p>
(3).儒家學(xué)說(shuō)之一派。認(rèn)為人有三種命運(yùn),“正命”是“三命”之一,謂天生的好命運(yùn),不需行善而求。 漢 王充 《論衡·命義》:“正命,謂本稟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p>
(4).自然的稟賦。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xué)博士蔡君墓志銘》:“本受地之正命兮,枝葉華實(shí)皆成熟而蔚彬?!?/p>
(5).猶天命。 明 李東陽(yáng) 《經(jīng)筵講章》之四:“﹝ 文王 、 武王 ﹞以此承受上天的正命。”參見(jiàn)“ 天命 ”。
(6).佛教語(yǔ)。八正道之一。謂符合戒律的正當(dāng)生活。參閱《俱舍論》卷二五。
尸羅
梵語(yǔ)的音譯。義譯為戒、善戒、善行等。謂精進(jìn)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惡。《大智度論》卷十三:“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薄妒勒f(shuō)新語(yǔ)·文學(xué)》:“ 殷中軍 被廢 東陽(yáng) ”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注:“波羅密,此言到彼岸也?!督?jīng)》云:到者有六焉……四曰尸羅,尸羅者,精進(jìn)也。” 隋 慧遠(yuǎn) 《大乘義章》卷一:“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yè)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p>
清凈
(1) 心境潔凈,不受外擾
清凈守節(jié)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凈
(3) 清潔純凈
清凈的山,清凈的水
(4) 簡(jiǎn)明不繁
清凈簡(jiǎn)易
(5) 佛教語(yǔ)。指遠(yuǎn)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凈
黃庭堅(jiān)名句,大溈喆禪師真贊名句


猜你喜歡:
- 題錢維城畫(huà)黔花八種·其八·紅青花乾隆〔清代〕
- 蘇文忠何轉(zhuǎn)書(shū)〔明代〕
- 清平道中遇京使問(wèn)訊祁順〔明代〕
- 月沒(méi)畢仲游〔宋代〕
- 雨后飛來(lái)寺(一)·其二釋明顏〔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