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
來俊臣 《羅織經(jīng)·察奸卷第八》名句出處
摘自《羅織經(jīng)·察奸卷第八》
解釋:道義相同才能獲得利益,道義不同只有得到災(zāi)害。
原文摘要: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無智無以成奸,其智陰也。有善無以為奸,其知存也。智不逾奸,伐之莫勝;知不至大,奸者難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為忠;上所棄者,忠亦為奸。勢變而人非,時遷而奸異,其名難恃,惟上堪恃耳。好惡生奸也。人之?dāng)?,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span style="color:#009688;">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為奸;忠致禍,人難為忠。奸眾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而惡奸,世之表也。惟上惟己,去表求實,奸者自見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同方
(1).志向相同。亦指志向相同者。《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shù)?!薄兑葜軙す偃恕罚骸昂现径?,共其憂而任其難,行忠信而不疑?!?朱右曾 校釋:“方,向,志之所向?!?宋 范成大 《次韻嚴(yán)子文旅中見贈》:“交情敢説同方友,句法甘從弟子員?!?/p>
(2).謂同在一體?!段倪x·陸機<演連珠>》:“是以天殊其數(shù),雖同方不能分其慼;理塞其通,則并質(zhì)不能共其休?!?劉孝標(biāo) 注:“耳之與目,同在於身,而苦樂有殊,不能相救。”
(3).同在一地。 唐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詩:“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討?!?/p>
來俊臣名句,羅織經(jīng)·察奸卷第八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