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送梁浮山舍人往濮陽祭葬尚書蘇公》
全文:
漢主旌忠禮數(shù)殊,頒恩遠(yuǎn)促侍臣車。
風(fēng)云萬里絲綸下,雨露千秋俎豆馀。
徐冢過時(shí)留掛劍,茂陵歸日上遺書。
伯鸞更擬東游賦,早寄秋鴻到石渠。
參考注釋
過時(shí)
(1) 陳舊不合時(shí)宜;過了流行的時(shí)間
過時(shí)的設(shè)備
過時(shí)的商品
這種武器已過時(shí)
過時(shí)的觀念》
(2) 過了規(guī)定的時(shí)間
過時(shí)不候
過時(shí)作廢
掛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載: 春秋 時(shí), 吳王 壽夢(mèng) 少子 季札 封于 延陵 ,號(hào) 延陵季子 。他出使路過 徐國(guó) , 徐國(guó) 國(guó)君很愛他的劍。 季札 已心許,準(zhǔn)備回來時(shí)再送給他。等到回來時(shí), 徐 君已死, 季札 就把劍掛在 徐 君墓上,表示不能因 徐 君已死而違背自己許劍的心愿。后以“掛劍”為懷念亡友或?qū)ν鲇咽匦诺牡涔?。亦以諱稱朋友逝世。 唐 王維 《哭祖六自虛》詩:“不期先掛劍,長(zhǎng)恐后著鞭?!?明 張煌言 《祭定西侯張侯服文》:“徒深掛劍之懷,每阻炙雞之愿。” 蘇曼殊 《答蕭公書》:“今托 穆弟 奉去《飲馬荒城圖》一幅,敬乞足下為焚化於 趙公 伯先 墓前,蓋同客 秣陵 時(shí)許 趙公 者,亦昔人掛劍之意?!?/p>
茂陵
(1).古縣名。治在今 陜西省 興平縣 東北。 漢 初為 茂鄉(xiāng) ,屬 槐里縣 。 武帝 筑 茂陵 ,置為縣,屬 右扶風(fēng) 。見《漢書·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漢武帝 劉徹 的陵墓。在今 陜西省 興平縣 東北,為全國(guó)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漢書·武帝紀(jì)》:“﹝ 后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宮 ,入殯于 未央宮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長(zhǎng)安 西北八十里也。”(2) 明憲宗 朱見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北 天壽山 。見《明史·憲宗紀(jì)》。
(3). 漢 司馬相如 病免后家居 茂陵 ,后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體猶瘠, 淮陽 疾未祛。” 唐 李賀 《昌谷園新筍》詩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 歸臥嘆清貧?!?清 蔣綱 《舟次書感》詩:“不及 茂陵 歸有壁,翻同 杜老 別無家?!?/p>
遺書
(1)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書名)
(2) 死者臨死前留下的書信
生前沒有留下遺書
王弘誨名句,送梁浮山舍人往濮陽祭葬尚書蘇公名句


猜你喜歡:
- 故仁莫大于愛人,智莫大于知人。文子《文子·卷七·微明》
- 君子矜而不爭(zhēng),群而不黨。孔子弟子《論語·衛(wèi)靈公篇》
- 紅粉佳人休使老,風(fēng)流浪子莫教貧。佚名《增廣賢文·上集》
-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節(jié)》
-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荀子·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