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雙義詩》
全文:
雙忠昔集事,雙烈能忘身。
茲作雙義詩,其故得細(xì)陳。
曰納木扎爾,曾贊北路軍。
奮勇剪逆賊,封伯酬其勛。
副都統(tǒng)三泰,英氣頗超人。
均御前侍衛(wèi),素悉厥忠純。
兆惠富德輩,從戎久效勤。
欲代俾將母,二臣被選掄。
去歲黑水役,固守遣索倫。
致信愛隆阿,權(quán)退催后援。
可支百日間,速進(jìn)莫逡巡。
將軍及參贊,輕進(jìn)徒俱焚。
當(dāng)待師并來,何慮狂狙狺。
爾時(shí)二臣者,馳驛往軍門。
過愛隆阿營,卻近黑水濱。
所遣人未遇,炮聲前忽聞。
知賊與我戰(zhàn),聞戰(zhàn)恥退奔。
徒攜百馀騎,赴義命同捐。
兇信驛遞來,痛淚傷心魂。
使早知拒守,退俟熊羆群。
同進(jìn)可樹功,何致均沉淪。
即先至一日,合兆惠軍屯。
亦可旋今歲,奚煩以身殉。
不前復(fù)不后,此實(shí)若有神。
富德自和闐,重至黑水津。
葉爾奇木降,諸事粗處分。
痛念我將士,沙場化為燐。
黃頭雖不備,掩髂權(quán)為墳。
猿鶴昔屬幻,邱隴今可循。
因以此事奏,西望揮淚頻。
豐碑旌墓門,千秋西海垠。
捐軀固臣節(jié),在爾非所論。
在予則何忍,此恨終當(dāng)伸。
夷考六人跡,事異心同均。
與國休戚共,寧止曰藎臣。
史筆多訛傳,永言傳其真。
參考注釋
過愛
(1).過分地愛溺。 漢 賈誼 《新書·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nèi),大夫愛官屬,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不義。故禮者,所以守尊卑之經(jīng),彊弱之稱也?!?/p>
(2).謙辭。猶錯(cuò)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今蒙我翁過愛,抬舉成人,不煩役使,珍重多年,冥數(shù)得滿。”《紅樓夢》第八四回:“ 賈政 笑道:‘這也是諸位過愛的意思?!?許地山 《<許地山選集>弁言》:“在睡著時(shí),偶得 趾離 過愛,引領(lǐng)我到回憶之鄉(xiāng)。”
水濱
靠近水的場所;岸邊
乾隆名句,雙義詩名句


猜你喜歡:
-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 水滿池塘花滿枝。亂香深里語黃鸝。趙令疇《浣溪沙·水滿池塘花滿枝》
- 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思《中庸·第二十八章》
-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 雪中泛舟三首·其一乾隆〔清代〕
- 踏莎行徐俯〔宋代〕
- 折丹桂(中秋南湖賞月)張鎡〔宋代〕
- 頃客解梁有詩云中條山下讀周易定是前身關(guān)子晁說之〔宋代〕
- 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tái)張九齡〔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