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清遠(yuǎn)的《標(biāo)指六偈(并敘)·入道》
全文:
道本無瑕,擬心已差。
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舉,除非直與。
不用增添,現(xiàn)成規(guī)矩。
洞徹根源,法法周圓。
靈明法爾,妙絕言詮。
言詮不得,得亦差忒。
迥出根塵,古今取則。
存不可見,亡兮對面。
匪存匪亡,森羅自現(xiàn)。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法齊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滅,境智同歇。
一道通同,十方俱攝。
生死涅槃,元無兩般。
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無有邪正。
胡漢不來,欲何為鏡。
像虛鏡皎,鏡像斯照。
像去鏡亡,千圣非妙。
此門難入,唯君自息。
若入此門,半錢不直。
不直半錢,萬國爭觀。
所以說云,大道體寬。
參考注釋
言詮
(1).謂以言語解說。《陳書·傅縡傳》:“言為心使,心受言詮?!?唐 張說 《聞雨》詩:“聲真不世識,心醉豈言詮?!?清 黃景仁 《題錢舜舉畫林和靖小像》詩:“此花只合先生詩,便著言詮都絶俗?!?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六講:“真諦本身是無相,談不上什么區(qū)別,但真諦之說為真諦,仍需要言詮?!?/p>
(2).引申指語言的跡象?!豆抛鹚拚Z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普說語錄》:“古人不得已,向無言詮處假立言詮,無方便中巧施方便?!?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jìn)道》:“知是圣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p>
不得
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差忒
差錯;誤差?!秴问洗呵铩ぜ鞠摹罚骸笆窃乱玻鼖D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忒?!薄杜f五代史·漢書·隱帝紀(jì)下》:“嘗因乾象差忒,宮中或有怪異。” 宋 葉適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論承平至渡 江 公卿行事本末,其人賢不肖,無一差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唐志》又謂天為動物,久則差忒,不得不屢變其法以求之?!?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今有四時辰表,甲者密合晷景,無所差忒?!?/p>
釋清遠(yuǎn)名句,標(biāo)指六偈(并敘)·入道名句


猜你喜歡:
-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 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班固《漢書·傳·司馬遷傳》
- 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尉繚《尉繚子·攻權(quán)》
- 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