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擬挽歌辭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肴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xiāng);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名句書法欣賞
注釋
嶕峣:很高的樣子。幽室:指墳穴。
向來:剛才。
或余悲:也許有些人還有悲傷。亦已歌:也開始唱歌了。
何所道:有什么可說的呢?山阿:山陵。
簡評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敏感的作家們在戰(zhàn)亂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從而形成文學的悲劇性基調(diào),從陶詩看來,他不再是一個自嘆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靈,他具有與“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這類詩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陶淵明名句,擬挽歌辭三首名句


猜你喜歡:
-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jié)》
-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洪應明《菜根譚·概論》
- 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六節(jié)》
-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覽·慎大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