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朝杜甫的《羌村》
原文賞析: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fù)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蕭蕭北風(fēng)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qū)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yuǎn)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fù)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zé)o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夜闌
夜將盡;夜深
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期。——蔡琰《胡笳十八拍》
夜闌更秉燭,相對成夢寐。——杜甫《羌村》
夜闌人靜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薄度龂萘x》第七七回:“起坐內(nèi)室,秉燭看書?!薄都t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fā)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夢寐
睡夢;夢中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三國演義》
杜甫名句,羌村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