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祖可的《書性之所藏伯時木石屏·其三》
全文:
胸中定自有此,筆端乃一見之。
摧卻岌峨天柱,來成咫尺峨嵋。
參考注釋
岌峨
亦作“ 岌峩 ”。1.高貌。 三國 魏 曹植 《九詠》:“冠北辰兮岌峨,帶長虹兮凌厲?!?宋 朱松 《送志宏西上》詩:“岳立培塿中,喜此高岌峨?!?/p>
(2).傾頹貌。 宋 歐陽修 《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歸滁陽》詩:“賓歡正諠譁,翁醉已岌峨。”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xùn)》:“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fù)重任者。 田漢 《關(guān)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xiàn)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p>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岳,即此?!妒酚洝ば⑽浔炯o(jì)》:“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岳 霍山 也?!?/p>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p>
(7).山名。 陜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于東方七宿中的角宿?!稌x書·天文志上》:“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薄缎墙?jīng)》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nèi),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p>
來成
謂前來成就。語出《詩·大雅·鳧鹥》:“公尸燕飲,福祿來成。” 馬瑞辰 通釋:“四章‘福祿來崇’,《傳》:‘崇,重也?!瘉沓桑q言來崇,成亦重也?!?宋 曾鞏 《太平州與本路轉(zhuǎn)運狀》:“享神明之協(xié)相,具福祿之來成。”《宋史·樂志七》:“卒事而徹,福祿來成?!?/p>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峨嵋
釋祖可名句,書性之所藏伯時木石屏·其三名句


猜你喜歡:
- 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
-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fù)東風(fēng)。
- 末俗以繁華相尚,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八九則》
-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節(jié)》
-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