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三·顏特進(侍宴)延之》
全文:
閶闔啟黃圖,澗瀍環(huán)赤縣。
樂游古佳麗,曲水今聞見。
蜚云辟紫宮,象極崇丹殿。
既以導清和,亦云避霜霰。
傾聆悅瀏泠,縱瞬賞蔚茜。
堯樽周三巡,舜樂葉九變。
惟應方鎬飲,寧復數(shù)汾宴。
冠劍侍岳牧,圭璧集侯甸。
咸睹鳳凰儀,屢奏卿云見。
扈陪引席珍,升降聯(lián)蟬弁。
微臣凋朽質(zhì),猥蒙回顧眄。
云何答高厚,遂自忘疏賤。
飽德銘肺肝,獻藻非瓊瑱。
愿言歌九如,衷忱庶因薦。
參考注釋
既以
(1).既然已經(jīng)。《荀子·富國》:“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既以謫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 誼 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與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灣 童施山 之原,復懼盛德未紀,無以明示來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p>
(2).既然因為。 三國 魏 嵇康 《養(yǎng)生論》:“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yè)?!?/p>
清和
清靜和平?!峨`續(xù)·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眳⒁姟?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jié),不堪離恨 劍門 西?!?宋 潘元質(zhì) 《丑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p>
(2).清靜和平。形容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shù)寧》:“大數(shù)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nèi)之氣清和咸理,則萬生遂茂?!薄读簳ぶ棺銈鳌ぬ占局薄罚骸癌z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薄妒勒f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薄赌鲜贰ち杭o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nèi)懷英氣?!?/p>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李周翰 注:“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張銑 注:“言琴聲清和有調(diào)?!薄冻鯇W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p>
(6).農(nóng)歷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币徽f指農(nóng)歷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w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袢藙h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褚运脑庐斨?。”
霜霰
(1).霜和霰。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炙敝粒懵渫菝??!?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閣疏》:“煦蒸霜霰,莩甲云露?!?唐 杜甫 《青陽峽》詩:“魑魅嘯有風,霜霰浩漠漠?!?宋 歐陽修 《山槎》詩:“山中苦霜霰,歲久無春色。”
(2).喻惡勢力。 唐 孟郊 《答友人》詩:“道語必疎淡,儒風易凌遲。愿存堅貞節(jié),勿為霜霰欺?!?明 陸采 《明珠記·偽敕》:“他犯著龍鱗怒,難寬霜霰威?!?/p>
乾隆名句,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三·顏特進(侍宴)延之名句


猜你喜歡:
- 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帝王之道,以寬仁為大。令狐德棻《周書·本紀·卷四》
- 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茍慎其道,天下可有。韓非及后人《韓非子·初見秦》
-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八》
-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李毓秀《弟子規(guī)·余力學文》
- 西湖嬉春詞六首·其四乾隆〔清代〕
- 方提舉公美挽詞林亦之〔宋代〕
- 揚州竹西樓傅夢得〔宋代〕
- 與友人別溫庭筠〔唐代〕
- 依韻和晁十七落花二首張耒〔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