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董邦達西湖圖》
全文:
昔傳西湖比西子,但聞其名知其美,夷光千古以上人,豈有真容遺后世。
未見顏色貴耳食。
浪以湖山相比擬,湖山有知應不受,須翁何以答吾語。
吁嗟吾因感世道,臧否雌黃率如此,豈如即景寫西湖,圖繪真形匪近似。
歲維二月巡燕晉,留京結撰親承旨,歸來長卷已構成,儼置余杭在棐幾。
十景東西斗奇列,兩峰南北爭雄峙,晴光雨色無不宜,推敲好句難窮是。
淀池水富惜無山,田盤山好詘于水,喜其便近每命游,具美明湖輒遐企。
北門學士家臨安,少長六一煙霞里,既得其秀忘其筌,呼吸湖山傳神髓。
此圖豈得五合妙,絕妙真教拔萃矣,明年春月駐翠華,親印證之究所以。
參考注釋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p>
相比
(1) 互相考校、比較
(2) 互相聯(lián)合,編在一起
(3) 相近;差不多
(4) 相互勾結
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抖Y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人之質(zhì)所以異木質(zhì)者,以其有知耳?!?唐 韓愈 《復志賦》:“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為什么
何以出爾反爾
乾隆名句,董邦達西湖圖名句


猜你喜歡:
- 君看蕭蕭只數(shù)葉,滿堂風雨不勝寒。
-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若要俏,添重孝。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guī)·入則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