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題雜書卷六言三首》
全文:
論篤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
誰云孔墨道二,但見聃非傳同。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論篤
(1).言論篤實。亦指言論篤實的人?!墩撜Z·先進》:“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2).確當(dāng)?shù)脑u論。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古體下》:“ 廷禮 首推 太白 , 于鱗 左袒 杜陵 ,俱非論篤。”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jù)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gòu)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biāo)注>序》:“ 昌黎 論文,務(wù)去陳言?!?/p>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史法
修史的法則。 唐 韓愈 《答元侍御書》:“謹(jǐn)詳足下所論載,校之史法,若濟者,固當(dāng)?shù)酶綍?。?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全書皆體例謹(jǐn)嚴(yán),具有史法?!?魯迅 《吶喊·阿Q正傳》:“即使說是‘ 未莊 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p>
太史公
漢 司馬談 為太史令,子 遷 繼之,《史記》中皆稱“太史公”。其說不一:(1)太史公為官名, 漢武帝 時置,因位在丞相之上,與三公相等,故稱。(2) 司馬談 為太史令, 司馬遷 尊其父,故稱。(3)太史令掌天文圖書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舊名而稱之。參閱《史記·太史公自序》“ 談 為太史公”三家注。綜上當(dāng)以第三說較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稱 司馬遷 。
劉克莊名句,題雜書卷六言三首名句


猜你喜歡:
- 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韓非及后人《韓非子·觀行》
-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fēng)雨怨秋聲。
- 特君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墨子《墨子·15章 兼愛(中)》
- 西田感興王時敏〔明代〕
- 冰泮乾隆〔清代〕
- 伏日同當(dāng)事諸君飲延祥觀韓維〔宋代〕
- 冠任環(huán)〔明代〕
- 李先輩擢第東歸有贈送 [一作薛逢詩]趙嘏〔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