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韓愈的《苦寒》
全文:
四時各平分,一氣不可兼。
隆寒奪春序,顓頊固不廉。
太昊弛維綱,畏避但守謙。
遂令黃泉下,萌牙夭句尖。
草木不復(fù)抽,百味失苦甜。
兇飆攪宇宙,铓刃甚割砭。
日月雖云尊,不能活烏蟾。
羲和送日出,恇怯頻窺覘。
炎帝持祝融,呵噓不相炎。
而我當(dāng)此時,恩光何由沾。
肌膚生鱗甲,衣被如刀鐮。
氣寒鼻莫嗅,血凍指不拈。
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
將持匕箸食,觸指如排簽。
侵爐不覺暖,熾炭屢已添。
探湯無所益,何況纊與縑。
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
熒惑喪纏次,七龍冰脫髯。
芒碭大包內(nèi),生類恐盡殲。
啾啾窗間雀,不知已微纖。
舉頭仰天鳴,所愿晷刻淹。
不如彈射死,卻得親炰燖。
鸞皇茍不存,爾固不在占。
其馀蠢動儔,俱死誰恩嫌。
伊我稱最靈,不能女覆苫。
悲哀激憤嘆,五藏難安恬。
中宵倚墻立,淫淚何漸漸。
天王哀無辜,惠我下顧瞻。
褰旒去耳纊,調(diào)和進(jìn)梅鹽。
賢能日登御,黜彼傲與憸。
生風(fēng)吹死氣,豁達(dá)如褰簾。
懸乳零落墮,晨光入前檐。
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
豈徒蘭蕙榮,施及艾與蒹。
日萼行鑠鑠,風(fēng)條坐襜襜。
天乎茍其能,吾死意亦厭。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悲哀
哀傷痛苦
半是悲哀半是愁
摧藏馬悲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憤嘆
憤慨嘆息。 漢 荀悅 《漢紀(jì)·哀帝紀(jì)下》:“是乃 仲尼 所以憤嘆‘予欲無言’也。”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嗈嗈鳴雁,奮翼北游,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嗟我憤嘆,曾莫能儔?!?宋 蘇軾 《<王定國詩集>敘》:“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清 唐孫華 《聞毀明逆閹魏忠賢墓》詩:“過者皆憤嘆,恨不縱斧斨?!?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昔讀 宋 明 末野史,嘗時時擲書憤嘆,而不料竟親身遇之也,嗚呼!”
五藏
(1).亦作“ 五臧 ”。即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中醫(yī)謂“五臟”有藏精氣而不瀉的功能,故名?!端貑枴の迮K別論》:“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薄豆茏印に亍罚骸拔逦墩吆??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薄稘h書·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臧” 唐 顏師古 注:“臧,五臧也?!?宋 蘇軾 《石菖蒲贊》:“開心補(bǔ)五藏,通九竅,明耳目。”
(2).佛教的五類經(jīng)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凡圣咸會,賢智畢萃,復(fù)集《素呾纜藏》《毘奈耶藏》《阿毘達(dá)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為五藏。”按,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類法,而前三類為經(jīng)、律、論三藏則同。參閱《分別功德論》等。
安恬
(1).安然恬靜。 宋 陶穀 《清異錄·酒漿》:“﹝ 法常 ﹞嘗謂同志云:‘酒天虛無,酒地綿邈,酒國安恬,無君臣貴賤之拘,無財(cái)利之圖,無刑罰之避,陶陶焉,蕩蕩焉,其樂可得而量也。’” 明 張居正 《答楚按院雷信庵》:“ 楚 民咸獲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 楚 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十二:“炸爆洪聲,震天動地,槍林彈雨,硫煙迷悶的新環(huán)境,立刻便震驚了‘東方稚兒’安恬靜寂的‘偽夢’?!?/p>
(2).淡泊,不追求名利?!顿Y治通鑒·唐中宗景龍?jiān)辍罚骸?相王 寬厚謹(jǐn)恭,安恬好讓,故經(jīng) 武 韋 之世,竟免於難。” 宋 梅堯臣 《依韻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會》:“嗟嗟勿復(fù)問,安恬固無媿?!?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九:“先 文康公 嘗有詩云:‘平生趣操號安恬,退亦怡然進(jìn)不貪?!?/p>
(3).滿不在乎,坦然。 宋 葉適 《晉元帝廟記》:“方 王敦 篡勢已成,舉朝不悟,尚安恬自若?!?/p>
韓愈名句,苦寒名句


猜你喜歡:
-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 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fēng)放夜時》
-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老子《老子·德經(jīng)·第六十八章》
- 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fèi),足以倍之。墨子《墨子·20章 節(jié)用(上)》
- 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牛希濟(jì)《謁金門·秋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