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章憲的《清曠堂》
全文:
吾慕仲公理,卜居樂清曠。
茲焉愜吾愿,名堂以自況。
我無適俗韻,且乏肉食相。
何許寄吾生,棲遲翳窮巷。
境幽有經(jīng)行,心遠(yuǎn)無得喪。
從容大化中,信是羲皇上。
參考注釋
經(jīng)行
佛教徒因養(yǎng)身散除郁悶,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經(jīng)行”
雁蕩經(jīng)行云漠漠。——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心遠(yuǎn)
(1).心情超逸;胸懷曠達(dá)。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體清心遠(yuǎn),邈難極兮。”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不獨江天解空闊,地偏心遠(yuǎn)似 陶潛 ?!?/p>
(2).智慮深遠(yuǎn)。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評詩》:“有問心遠(yuǎn)之義於 胡文定公 者,公舉 上蔡 語曰:‘莫為嬰兒之態(tài),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后世之慮。’此之謂心遠(yuǎn)?!?/p>
(3).感情疏遠(yuǎn)?!督?font style="font-size:10px;" color="#ffffff">*瓶*梅詞話》第三八回:“到如今當(dāng)面對語,心隔千山,隔著一堵墻,咫尺不得相見,心遠(yuǎn)路非遙?!?/p>
無得
(1).猶無從。《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邢昺 疏:“三讓之美,皆隱蔽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得,一本作“ 德 ”。參見“ 無從 ”。
(2).猶不許,不準(zhǔn)?!渡叹龝睢罚骸盁o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饟食之?!薄稘h書·朱博傳》:“積受取一錢以上,無得有所匿。欺謾半言,斷頭矣!”
(3).未能得以?!端问贰ず赡陚鳌罚骸癌z 張敵萬 ﹞向在 淮南 誘敵深入,步騎四集,悉陷於淖,無得解者, 金 人至今膽落?!?/p>
(4).無所得?!秴问洗呵铩ぞ亍罚骸熬舱咭詿o賞為賞,以無得為得者也。”
章憲名句,清曠堂名句


猜你喜歡:
- 洞仙歌李元膺〔宋代〕
- 留別常著郎士元〔唐代〕
- 移松與斯遠(yuǎn)同賦趙蕃〔宋代〕
- 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對月奉寄王子難子聞適用黃庭堅〔宋代〕
- 山心精舍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