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懷古二首》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yīng)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zé)o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成千上萬的彩船行駛在運河兩岸的翠柳中間,但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后再也沒有回還。
應(yīng)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巒。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但是到現(xiàn)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
如果不是修龍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煬帝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注釋
舸:大船。
載到揚州盡不還:隋煬帝楊廣游覽揚州時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
汴水:汴河,即通濟渠。
水殿龍舟事:隋煬帝下?lián)P州乘龍舟的風(fēng)景的事。
共禹論功:作者在這里肯定了隋朝大運河的積極意義,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績相比的。
簡評
隋煬帝時,發(fā)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寫這個歷史題材的,大都指稱隋亡于大運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時代,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對于歷史的鑒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作者卻以詩文的形式有意重提這一教訓(xùn)。
皮日休名句,汴河懷古二首名句


猜你喜歡:
-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泰族訓(xùn)》
- 繡嶺宮前鶴發(fā)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 鄉(xiāng)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 如貧得寶,如暗得燈,如饑得食,如旱得云。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
-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文天祥《正氣歌》
- 挽趙秋曉李春叟〔宋代〕
- 頌古三十一首釋原妙〔宋代〕
- 題居節(jié)詩意八景即用圖中題者韻·其四·松壑云泉乾隆〔清代〕
- 長思仙侯善淵〔元代〕
- 游坊口懸泉,偶題石上(時為河南尹)白居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