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景云 崔時(shí)佩的《刮鼓令》
全文:
老旦:張生。
兵危困感伊。
生:此乃往事。
不必提起。
老旦:許孩兒成伉儷。
誰想你一朝折桂。
又贅尚書衛(wèi)相女。
生:那里生出這話來。
老旦:把恩義盡拋離我孩兒雖是。
殘妝丑貌未必辱你。
教人空自氣長吁。
生:那有此事。
老旦如何今日假躊躕。
參考注釋
殘妝
亦作“ 殘粧 ”。指女子殘褪的化妝。 唐 張謂 《揚(yáng)州雨中觀妓》詩:“殘妝添石黛,艷舞落金鈿?!?明 陳所聞 《當(dāng)壚美人》詞:“只見殘粧半閃篝燈下,妒殺芙蓉兩岸花?!?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殘膏的燈火照著殘妝,粉有些褪了,眼圈顯得微黃,眉毛的黛色也仿佛兩邊不一樣?!?/p>
見“ 殘妝 ”。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shí)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李景云 崔時(shí)佩名句,刮鼓令名句


猜你喜歡:
- 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孔子及其弟子《孝經(jīng)·諸侯》
-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世事一場(chǎng)大夢(mèng),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chǎng)大夢(mèng)》
-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韓非及后人《韓非子·大體》
-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