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誥的《題道巖二十韻》
全文: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來遺我仙巖圖。
一堆盤石東西向,鑿破混沌中心虛。
欲知地面深且廣,架屋百楹端有余。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爐。
席帽近南猶仰視,云蓋一峰蟠北隅。
前巖后巖為表裹,直過可以肩籃輿。
吳許遺留試劍石,葛艾棄置燒丹爐。
當(dāng)時俗眼固不識,一旦脫屣朝清都。
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連五湖。
春來桃李開錦繡,宛在武陵溪上居。
人間酷熱不能到,清風(fēng)白水搖芙蕖。
霜飛雪落萬木死,玉葉青青長不枯。
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繞真儀七十軀。
月光射入嵌空內(nèi),皎皎寒冰在玉壺。
老龍耽睡忽驚覺,一霎萬頃沾膏腴。
物無疵癘年谷熱,有感則通如合符。
本朝圖經(jīng)自該說,厥后荒廢成丘墟。
元周抵掌來必葺,十四年間復(fù)古初。
崇寧天子降明詔,廢者使興傳圣謨。
郡邑何時能剡奏,畢封之祝相歡呼。
參考注釋
當(dāng)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dāng)時就簽約雇用你
俗眼
(1).淺薄勢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p>
(2).借指淺薄、勢利的庸俗人。 宋 梅堯臣 《吳沖卿鼓契》詩:“時移世異不改易,俗眼厭舊君前非?!?清 黃景仁 《題可堂印譜》:“吁嗟俗眼多,曲説中肝肺?!?/p>
(3).塵世中人的眼睛,借指凡夫俗子。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p>
(4).指一般人的眼睛。《花城》1981年第1期:“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愛上了物理學(xué),開始用他那對敏銳、機(jī)靈的大眼睛去探索俗眼看不到的基本粒子?!?/p>
不識
(1).不知道,不認(rèn)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p>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吨芏Y·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鄭玄 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dāng)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p>
一旦
(1) 不確定的時間
一旦工作完成,我們就沒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
一旦山陵崩。——《戰(zhàn)國策·趙策》
一旦為將。——漢·劉向《列女傳》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占有這些珍寶)。——唐·杜牧《阿房宮賦》
一旦異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一旦運窮。——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一旦事變。——清·周容《芋老人傳》
(2) 一天之間,表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nèi)
毀于一旦
脫屣
比喻看得很輕,無所顧戀,猶如脫掉鞋子。《漢書·郊祀志上》:“嗟乎!誠得如 黃帝 ,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顏師古 注:“屣,小履。脫屣者,言其便易,無所顧也?!?唐 李頎 《緩歌行》:“一沉一浮會有時,棄我翻然如脫屣?!?宋 王禹偁 《潘閬詠潮圖序》:“脫屣場屋,恥原夫之流;棲心云泉,有終焉之計。”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夫 魯公 之見厄於當(dāng)時,而直伸其志,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杰傳》:“ 加里波的 之脫屣爵祿,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島,其高風(fēng)亮節(jié),為史家所津津樂道。”
清都
(1).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楚辭·遠(yuǎn)游》:“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 清都 ?!薄读凶印ぶ苣峦酢罚骸?清都 、 紫微 、 鈞天 、 廣樂 ,帝之所居。” 宋 蘇軾 《隆祐宮設(shè)慶宮醮青詞》:“伏以 長樂 告成,光動紫宮之像; 清都 下照,誠通絳闕之僊?!?/p>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晉 左思 《魏都賦》:“蓋比物以錯辭,述清都之閑麗?!?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皇家以中樞北極,清都有天子之宮?!?宋 陸游 《謝賜歷日表》之二:“詔班新歷,雖舉彝章;地近清都,獨先下拜。”
黃誥名句,題道巖二十韻名句


猜你喜歡:
-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高蟾《金陵晚望》
- 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shù)峰西。
-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老子·道經(jīng)·第八章》
-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老子·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
- 題戒珠寺竹閣葛紹體〔宋代〕
- 十二月十三日三橋小雪方回〔宋代〕
- 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韻賦十首方回〔宋代〕
- 秋日山居·其二沈守正〔明代〕
- 同臨津紀(jì)明府孤雁盧照鄰〔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