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隼的《元旦奉陪虞閣老仙蓋山行香次韻》
全文:
六龍扶日上遙空,玉殿春晴瑞雪融。
華蓋天光雙闕近,蓬萊云氣九霄通。
仙童仗引浮丘伯,野老門迎太史公。
卻憶御前催草詔,幾回朝罷大明宮。
參考注釋
華蓋
(1)
(2) 帝王車駕的傘形頂蓋
(3) 一種用柱支承或由墻壁伸出的陽(yáng)臺(tái)或屋蓋
(4) 光通過比其波長(zhǎng)大的粒子或小小滴介質(zhì)時(shí),出現(xiàn)圍繞大氣光源(如太陽(yáng))的明亮區(qū)域,呈淡藍(lán)色圓盤,外緣栗色,就像太陽(yáng)或月亮被霧包圍了一樣
(5) 經(jīng)穴名。屬任脈。位于胸骨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處
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輝
我們且離了這個(gè)地方,外面見見天光,可好不好?——《兒女英雄傳》
水色天光
(2) 白晝
來回九十里,現(xiàn)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與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陽(yáng)樓記》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tái)上的樓觀。《古詩(shī)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shī):“別來雙闕老,歸去片云閒?!?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shī):“千山翫迴轉(zhuǎn),雙闕開嶙峋?!?/p>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zhǎng)寺應(yīng)制》詩(shī):“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duì)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guó) 魏 曹植 《贈(zèng)徐干》詩(shī):“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hào)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fù)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注:“雙闕,謂都中?!?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shī):“客夢(mèng)懸雙闕,鄉(xiāng)心逐五羊?!?/p>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云氣
稀薄游動(dòng)的云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shī):“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shī):“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p>
(2).道家謂仙人居處?!段倪x·沉約<游沉道士館>詩(shī)》:“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張銑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王琦 注:“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瑯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zhǎng)生觀觀月》詩(shī):“獨(dú)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shī):“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p>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zèng)徐薛二侍郎》詩(shī):“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shī):“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李隼名句,元旦奉陪虞閣老仙蓋山行香次韻名句


猜你喜歡:
- 花不語(yǔ),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晏幾道《鷓鴣天·守得蓮開結(jié)伴游》
-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韓非及后人《韓非子·愛臣》
- 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終始一也。荀子《荀子·禮論》
- 風(fēng)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
-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老子·道經(jīng)·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