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宋祁、歐陽修、范鎮(zhèn)、呂夏卿等 《新唐書·列傳·卷八十二》名句出處
摘自《新唐書·列傳·卷八十二》
解釋: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他的本性。
原文摘要:
失人,亦不失言。”陛下可審其言而不可不信,可 慎其所與而不可不誠。所謂民者,至愚而神。夫蚩蚩之倫,或昏或鄙,此似于愚也。 然上之得失靡不辨,好惡靡不知,所秘靡不傳,所為靡不效。馭以智則詐,示以疑 則偷;接不以禮則其徇義輕,撫不以情則其效忠薄。上行則下從之,上施則下報之, 若景附形,若響應(yīng)聲。故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不盡于己而責(zé)盡于人, 不誠于前而望誠于后,必紿而不信矣。今方鎮(zhèn)有不誠于國,陛下興師伐之;臣有不 信于上,陛下下令誅之。有司奉命而不敢赦者,以陛下所有責(zé)彼所無也。故誠與信 不可斯須去己。愿陛下慎守而力行之,恐非所以為悔也。 《傳》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仲虺歌成湯之德曰:“改過 不吝。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天下
(1) 四海之內(nèi),全中國
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弧?mdash;—《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zhàn)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后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鑒》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至誠
極為誠懇;誠心誠意
至誠待人
其言多痛切,發(fā)于至誠。——《漢書·楚元王傳》
宋祁、歐陽修、范鎮(zhèn)、呂夏卿等名句,新唐書·列傳·卷八十二名句


猜你喜歡:
- 祝英臺近湯恢〔宋代〕
- 自萬泉堤至圣化寺·其三乾隆〔清代〕
- 題鑒始齋乾隆〔清代〕
- 春風(fēng)弘一〔近現(xiàn)代〕
- 命策楞劉統(tǒng)勛詳勘下河災(zāi)恤事?lián)噍^乾隆七年水災(zāi)為輕既用稍慰并詩言志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