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清遠(yuǎn)的《標(biāo)指六偈(并敘)·入道》
全文:
道本無瑕,擬心已差。
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舉,除非直與。
不用增添,現(xiàn)成規(guī)矩。
洞徹根源,法法周圓。
靈明法爾,妙絕言詮。
言詮不得,得亦差忒。
迥出根塵,古今取則。
存不可見,亡兮對面。
匪存匪亡,森羅自現(xiàn)。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法齊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滅,境智同歇。
一道通同,十方俱攝。
生死涅槃,元無兩般。
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無有邪正。
胡漢不來,欲何為鏡。
像虛鏡皎,鏡像斯照。
像去鏡亡,千圣非妙。
此門難入,唯君自息。
若入此門,半錢不直。
不直半錢,萬國爭觀。
所以說云,大道體寬。
參考注釋
心法
(1).佛教語。指經(jīng)典以外傳受之法。以心相印證,故名。 唐 李華 《潤州天鄉(xiāng)寺故大德云禪師碑》:“自 菩提達(dá)摩 降及 大照禪師 ,七葉相乘,謂之七祖,心法傳示,為最上乘?!?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圖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詩?!薄缎咽篮阊浴ぱ︿浭卖~服證仙》:“自然神仙一輩,叫做會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訣,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p>
(2).對色法而言,即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種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門傳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 孟子 ?!?宋 蔡沉 《<書經(jīng)集傳>序》:“精一執(zhí)中, 堯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p>
釋清遠(yuǎn)名句,標(biāo)指六偈(并敘)·入道名句


猜你喜歡:
- 過湘溪金承務(wù)〔元代〕
- 失調(diào)名·其十·五臺山贊十八首敦煌曲子〔唐代〕
- 還琦公詩卷晁說之〔宋代〕
- 塘上四首·其二乾隆〔清代〕
- 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五·劉文學(xué)(感遇)楨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