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使
歷史知識
三司使怎么寫好看:
三司使歷史詞典解釋
①官名合稱。唐代審理重大案件,刑部尚書或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卿為大三司使,刑部郎官、侍御使、大理評事或司直為小三司使;唐太子監(jiān)國時,詹事、左庶子、右庶子為三司使。②官名。五代后唐長興元年(930)以許州節(jié)度使張延朗行工部尚書充任,通掌鹽鐵、戶部、度支三司,總領全國財賦。雖班在宣徽使下,但權任甚重。宋代初年亦置,以其總國計,掌四方財賦出入,通管鹽鐵、度支、戶部,地位僅次于執(zhí)政,稱之為計相。太平興國八年(983)罷,分為鹽鐵、度支、戶部三使,淳化四年(993)復合而為一。以兩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誥、雜學士、學士充任,亦有輔臣罷政出外召還充任者;若缺則置權三司使,又缺則有權三司使公事。五年,又分為三員,咸平六年(1003)再度合為一使,元豐改制廢。西夏、金均置為三司長官,金泰和八年(1208)置一員,從三品;貞祐間罷。
詞語分解:
- 三司的解釋 1.指三公。后漢書·順帝紀:“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李賢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淵明 從父太常 夔 嘗問 耽 :‘君若在,當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唐 張說 和麗妃神道碑銘:“故坐而論教,則位比三司;動而具贍,則儀型六列者矣。”參見“ 三公 ”。2. 唐 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主理刑獄。新唐書·
- 使的字典解釋 使 shǐ 用:使用
歷史知識推薦:芒部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芒部路置。治今云南鎮(zhèn)雄縣。轄境同元芒部路。屬四川省。嘉靖五年1526改名鎮(zhèn)雄府。
關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回復:三司使歷史


精彩推薦:
邵晉涵
生卒字二云。浙江余姚人。乾隆中期進士,授編修。入四庫館充編纂,主持廣西鄉(xiāng)試,累官沈君理
生卒字仲倫,吳興今屬浙江人。梁歷湘東王法曹參軍尚書吏部侍郎。入陳,娶會稽長公主,王體乾
明順天府昌平人。熹宗初為尚膳太監(jiān),遷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以王安依次將任掌印太監(jiān),急謀牧童火
借指意外之災。唐杜牧過驪山作詩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漢書劉向傳秦始皇帝輪扁之言
源見輪扁斫輪。喻指說理精辟的話。明何景明直路行輪扁之言,桓公是悟。京師地方審判廳
官署名。清光緒三十三年設立。第一審掌民刑訴訟案件之不屬初級審判廳權限及大理院特別弩將
武官名,秦漢置,掌帥弩兵。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清簡侯室中同,以弩將初起,從入漢,同民鎮(zhèn)
在貴州省習水縣西南部黔川邊界地區(qū)。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zhèn)人民政府駐新街,人口。哥勿州都督府
唐置,治所在哥勿城今吉林通化縣境。后廢。唐羈縻都督府名。約置于總章元年年,治哥勿沈客卿
南朝陳人,祖籍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后主時為中書舍人。性貪婪殘酷,常立異端,以刻信州站
元置。在今吉林公主嶺市西北秦家屯鎮(zhèn)東新集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賈道鋪,正東微北一百萊州灣
渤海三大海灣之一。以瀕臨古萊州得名。在渤海南部山東半島北岸,西起黃河口,東至龍口衛(wèi)夫人
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人,名鑠,字茂漪。江州刺史李矩妻,世稱衛(wèi)夫人。工書法,少奚陟
生卒字殷卿,亳州今屬安徽人。舉進士,又登制舉文詞清麗科,授弘文館校書。歷任左司郎李禮成
隋隴西狄道人,字孝諧。性沉著,有行檢。仕于北周,以軍功拜車騎大將軍。時朝廷有所征錢欽
生卒海州治今江蘇連云港西南人,貴子。官錦衣衛(wèi)指揮使,與弟鐘俱死于土木堡之役。內(nèi)弘文院
參見內(nèi)三院。官署名。清入關前置,為內(nèi)三院之一,入關后隨內(nèi)三院改組為內(nèi)閣。參見內(nèi)三別名
亦稱異名。指普通名稱以外的名稱。荀子邏輯術語。指一類事物中一部分事物的名稱。相當櫪馬
同櫪驥。北周庾信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歸平津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廣成之傳,裁書序
古文尚書序。舊題西漢孔安國撰,實系后人偽造。敘述尚書來源及其在先秦至漢代的流傳。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