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
歷史知識
三山怎么寫好看:
三山歷史詞典解釋
①一作叁山。即今山東萊州市北五十里三山島?!妒酚洝し舛U書》:戰(zhàn)國、秦、漢時(shí),帝王祭祀“八神”中之第四神“陰主”于此?!?a href="/lishi/zhishi/0/63550ca.htm">漢書·郊祀志》:宣帝“祠叁山八神于曲城(今萊州市東北)”,即此。②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南長江東岸,以有三峰得名。長江從西南來,此山突出江中,正當(dāng)其沖,形勢奇險(xiǎn)。六朝都建康(今南京市),三山為其西南江防要隘,故又稱護(hù)國山。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三山半落青天外”,即此。③江蘇鎮(zhèn)江市長江江濱和江中的金、焦、北固三山夾江相峙,世稱京口三山。④即“三神山”。⑤福建福州市的別稱。以舊福州城內(nèi)東有九仙山、西有閩山、北有越王山得名。見宋曾鞏《道山亭記》。
詞語分解:
- 三山的解釋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fēng)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福州 的別
- 三的字典解釋 三 sān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
歷史知識推薦:劉遂
?—前154 西漢宗室。趙幽王劉友長子。文帝元年前179,立為趙王。景帝時(shí),因過削常山郡。景帝前三年前154與吳、楚等合謀起兵。兵敗自6*殺,國除。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回復(fù):三山歷史


精彩推薦:
顧宸
生卒明末清初江南無錫人,字修遠(yuǎn),號荃宜。崇禎十二年舉人。曾參與聲討阮大鋮之留都防桂林戍卒兵變
唐咸通九年七月,駐守桂林今屬廣西的徐州泗州兵士八百人,因久戍不得歸鄉(xiāng),由許佶等發(fā)滸山市
即今浙江慈溪市滸山鎮(zhèn)。舊屬余姚縣。清乾隆紹興府志卷市引萬歷志滸山市在縣東北三十五石羅山
在今福建永安市東南九十里。方輿紀(jì)要卷永安縣石羅山在縣東萬山中。突起七峰,次第排列雕不增文
水經(jīng)谷水注引文士傳曰文帝之在東宮也,宴諸文學(xué),酒酣命甄后出拜,坐者咸伏,唯劉楨平盧元輔
生卒字子望,杞子。進(jìn)士擢第,授崇文館校書郎。為杭常絳三州刺史,考課第一。官至兵部康廣仁
生卒名有溥。字廣仁??涤袨橹?。從兄學(xué)習(xí),主張變法應(yīng)先變科舉,以期造就人才。曾勸野心勃勃
野心非分的欲望。勃勃旺盛貌。形容野心極大。清陳天華獅子吼一回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獨(dú)石水
今河北白河之上源。源出今赤城縣北獨(dú)石口外,故名。水經(jīng)沽水注大谷水發(fā)御夷鎮(zhèn)北大谷溪楊子華
北齊人。武成帝高湛在位時(shí)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善畫,以鞍馬人物為勝。嘗畫馬于壁醫(yī)龍方
仙傳拾遺載相傳唐名醫(yī)孫思邈隱居終南山時(shí),天大旱,有胡僧請于昆明池祈雨,七日而池水北冥魚
同北溟魚。明張居正送初幼嘉年兄還郢詩之一太乙夜燃東壁火,天池時(shí)化北冥魚。白也無敵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吳英
清江蘇吳縣人,字簡舟。吳銓孫。乾嘉時(shí)人。篤好經(jīng)學(xué)。中歲棄舉業(yè),專事著述。卒年八十陳治
清江南金山人,字山農(nóng),號泖莊。諸生。工詩善醫(yī)。足跡遍天下。耿精忠招之,不往。后隱源潭墟
即今廣東清遠(yuǎn)市東南源潭鎮(zhèn)。清同治廣東圖說卷清遠(yuǎn)縣東源潭墟汛。擂鼓山
在今山東昌樂縣西南五十里,紀(jì)山之東。方輿紀(jì)要卷濰縣擂鼓山白狼河出焉。其相近有摩旗宣澤門
初名大通門,北宋熙寧十年改為宣澤門。北宋東京城外城西汴河上北水門。在今河南開封市沘水
又名比水泌水。即今河南西南部泌陽河及其下游唐河。源出今河南泌陽縣東北,西南流經(jīng)縣公試
宋朝太學(xué)考試名。由朝廷降敕差官主考。神宗元豐二年定制,太學(xué)外舍生每年公試一次。每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jī)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