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溝鎮(zhèn)
歷史地名
鮑溝鎮(zhèn)怎么寫好看:
鮑溝鎮(zhèn)歷史詞典解釋
在山東省滕州市南部、京滬鐵路西側(cè)。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7.9萬。鎮(zhèn)人民政府駐鮑溝,人口1.2萬。該村原名陳許村。宋代中期,有鮑姓官居此,以村東臨郭水,溝渠相連,改村名為鮑家溝。1949年將郭莊、家道、西閔樓合并,統(tǒng)稱鮑溝。1952年臨城縣更名為薛城縣,隨屬之。1956年撤薛城縣歸滕縣為鮑溝區(qū)。1958年春撤區(qū)設(shè)鮑溝、呂坡二鄉(xiāng),同年秋并鄉(xiāng)建鮑溝中華公社。1959年改為鮑溝公社。1984年2月建鮑溝鄉(xiāng),同年11月改建鎮(zhèn)。郭河及其支流由東北入境。西部有四條坡水河,分別流入境外的小蘇河和三八河。主產(chǎn)小麥、玉米、甘薯,兼產(chǎn)棉花、花生。工業(yè)有絲綢、彩繡、農(nóng)機(jī)制造、制漆、水泥等廠。京滬鐵路經(jīng)過鎮(zhèn)境東部,京福和滕夏公路縱貫東、中部,篤西公路貫穿全境。
詞語分解:
- 鎮(zhèn)的字典解釋 鎮(zhèn) (鎮(zhèn)) zhèn 壓:鎮(zhèn)尺(用金屬、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
歷史地名推薦:金剛城
在今青?;』刈遄灾慰h西南六十里黃河北岸。北魏石城縣、西魏化隆縣、唐廓州及廣威縣等曾治于此。清光緒 西寧府續(xù)志 卷1: 金剛城 “在青庫爾東,距廳城六十里,即廓州之舊治也”。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回復(fù):鮑溝鎮(zhèn)歷史


精彩推薦:
井戶
鹽戶之一種。宋以后以煮井鹽為業(yè)的人戶稱井戶。宋代四川的鹽井,大者為監(jiān),由官府經(jīng)營如錐
源見毛遂自薦。喻自告奮勇的奇才。南朝陳徐陵為梁貞陽侯與陳司空書平原之館,乃乏如錐鄧攸
晉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東北人,字伯道。少孤,以孝稱。舉灼然二品,為吳王文學(xué),累遷河大壩軍民府
元于大壩都掌地置,屬永寧路。治所在今四川興文縣南大壩鎮(zhèn)。明洪武中廢。成化四年置太完者帖木兒
元蒙古許慎氏。月赤察兒孫。幼任怯薛官。順帝至元元年,與右丞相伯顏捕殺左丞相唐其勢武陶戍
在今河南西峽縣東南。元和志卷菊潭縣本漢酈縣武陶戍之地。后魏廢帝因武陶戍置郡。隋開永豐墟
即今江西興國縣西南三十里永豐鄉(xiāng)。清同治江西全省輿圖卷興國縣西南有永豐墟。伏蒲
同伏青蒲。唐韓愈答張徹詩峨豸忝備列,伏蒲愧分涇。施是式
清江蘇婁縣人,字志學(xué),號梓霞。監(jiān)生。書畫入能品,詩清奇瘦透。有道園稿。和而不同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和睦相處,不盲從茍同。晉袁宏三國名臣贊和而牛景先
明人。建文時官御史。燕王兵南下,金川門開,景先易服宵遁,卒于杭州僧寺。成祖窮治齊背陰寨堡
明置,屬蓋州衛(wèi)。在今遼寧蓋州市西北。方輿紀(jì)要卷蓋州衛(wèi)背陰寨堡在衛(wèi)西北十五里。又西剛毅
清滿洲鑲藍(lán)旗人,字子良。以筆帖式累遷刑部郎中。光緒三年以平反葛畢氏案即楊乃武與小張翼
明浙江馀杭人,字二星。與包衡同讀書,摘錄雋語僻事,成清賞錄。熊遠(yuǎn)
字孝文,豫章南昌今屬江西人。初仕為縣功曹,司馬睿鎮(zhèn)建康,引為丞相主簿。時江東草創(chuàng)病囚院
官署名。又稱病牢。掌關(guān)押醫(yī)治有病囚犯。五代后唐始置。宋朝沿置。真宗咸平四年,因王宇文粹中
生卒宋成都華陽人,字仲達(dá),一作仲理?;兆诔鐚幎赀M(jìn)士。宣和間累官至尚書右丞,出守于右任
陜西三原人,原籍涇陽,本名伯循,以字行,晚號太平老人。清光緒舉人。光緒三十年出版魯珍城兒
見柳中。詩古微
書名。清魏源著。初刻本僅二卷。道光二十年二刻本擴(kuò)為二十卷。咸豐初又增為二十二卷,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jī)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