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輿過谷復(fù)至含青齋原文
兩齋隔一谷,東西近相望。
謂近行乃遙,陟降歷巖嶂。
今朝趁爽涼,徐步肩輿向。
過谷入窈窕,造堂得朗曠。
面北峙峣峰,屏風(fēng)開綠障。
含青信含青,萬林猶張王。
亟來豈無意,秋光漸已傍。
詩詞問答
問:肩輿過谷復(fù)至含青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肩輿過谷復(fù)至含青齋寫于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制詩四集卷八
2. 敞晴含青
參考注釋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相望
互相對望
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xué)洢·核舟記》
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
死者相望。——《資治通鑒·唐紀》
東西相望。——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近行
猶近支?!对湔隆なフ弧ふ癯V》:“ 世祖皇帝 之后,各枝兒里近行的官人每,等上位奏了,多與了,圣旨來,可憐見呵!”
謂到離家不很遠的地方去?!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 孔子 將近行,命從者皆持蓋,已而果雨?!?/p>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毒粗吩娫唬骸疅o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jiān)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对L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搜宰孀谥旖狄?。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焙笠蛞詾樽孀谏耢`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p>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zhí)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jié)宮架之奏?!?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p>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缎绿茣v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消息?!?/p>
巖嶂
亦作“ 巖鄣 ”。亦作“ 巖障 ”。直如屏障的高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一》:“水有二源,一水出縣西山,世謂之 小隴山 ,巖嶂高險,不通軌轍?!?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汝水》:“今 汝水 西出 魯陽縣 之 大盂山 黃栢谷 ,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南齊書·州郡志》:“夷獠叢居,隱伏巖障?!?唐 李群玉 《長沙陪裴大夫登北樓》詩:“巖嶂隨高步,琴尊奉勝游?!?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西望群山靡迤,巖嶂深秀,宛如吾廬?!?/p>
今朝
(1) 今天
(2) 現(xiàn)在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徐步
以緩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dǎo)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鑒》。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谷入
謂禾稼的收獲?!逗鬂h書·桓譚傳》:“今可令諸商賈自相糾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如此,則專役一己,不敢以貨與人,事寡力弱,必歸功田畝。田畝修,則穀入多而地力盡矣?!?/p>
窈窕
(1) 文靜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guān)雎》
窈窕世無雙。——《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發(fā)壞形,出則窈窕作態(tài)。——后漢書·曹世叔妻傳》
(2) 幽深的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屏風(fēng)
(1).室內(nèi)陳設(shè)。用以擋風(fēng)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 孟嘗君 待客坐語,而屏風(fēng)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太宗 令 虞監(jiān) 寫《烈女傳》以裝屏風(fēng),未及求本,乃暗書之,一字無失?!?清 李漁 《玉搔頭·抗節(jié)》:“只好算個畫里鴛鴦,便做他屏風(fēng)上的侍妾?!?茅盾 《手的故事》:“ 陸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風(fēng)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說著話。”
(2).即荇菜。又名鳧葵,莖呈紫色。《楚辭·招魂》:“紫莖屏風(fēng),文緣波些?!?王逸 注:“屏風(fēng),水葵也?!?洪興祖 補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p>
(3).中草藥防風(fēng)的別名。
張王
(1).指 漢 張耳 。 項羽 分封諸侯王時被封為 常山王 ,后歸 劉邦 ,又改立為 趙王 。《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 伍員 灌溉於宰 嚭 , 張王 撫翼於 陳相 ?!?李善 注:“ 陳餘 因 張耳 撫翼而奮飛。”
(2). 唐 代著名詩人 張籍 、 王建 的并稱。 徐澄宇 《<張王樂府>導(dǎo)言》:“ 張 王 樂府雖然同屬 杜甫 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與新樂府運動的系統(tǒng),而與這系統(tǒng)中其他詩人的作風(fēng)究竟有所不同,而自成其為 李 、 杜 、 元 、 白 以外的‘樂府正宗’?!?/p>
高漲;熾盛。 唐 韓愈 《和侯協(xié)律詠筍》:“得時方張王,挾勢欲騰騫。” 宋 蘇舜欽 《送安素處士高文悅》詩:“賊氣愈張王,鋒鋭不可觸。” 清 趙翼 《大銀杏樹歌》:“霜侵雪蝕老不死,拏攫空中勢張王?!?/p>
無意
(1) 沒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對此無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無意中說出了心里話
秋光
(1).秋日的陽光。 唐 李商隱 《商於》詩:“ 商於 朝雨霽,歸路有秋光?!?清 劉大櫆 《吳氏節(jié)母墓志銘》:“懸皎日之秋光,傾 岷江 以滌也?!?/p>
(2).秋日的風(fēng)光景色。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唐 司空圖 《重陽山居》詩:“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宋 王安石 《鍾山西庵白蓮?fù)ぁ吩姡骸耙捌G輕明非傅粉,秋光清淺不憑材?!?明 楊慎 《賦得千山紅樹圖送楊茂之》:“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p>

